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省级引领企业经验交流(16)-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时间: 2020-02-19 浏览次数:
分享到: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于2000年2月,坐落在中国化纤名镇--桐乡洲泉,是一家集PTA、聚酯、涤纶纺丝、加弹和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现代大型股份制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之一。截至目前,公司PTA产能规模超220万吨,聚酯长丝产能规模超440万吨,民用长丝产能规模位列全球行业第三。

唯有技术革新方能立足长远,在人社部门及所属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机构的指导下,公司先后获得“全国模范职工之家”、“浙江省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化体系建设基地”、“浙江省技能大师工作室”、“浙江省就业见习示范基地”、“嘉兴市优秀企业自考联络站”、“嘉兴市干部教育现代教育点”等10余项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荣誉,并形成了一套具有新凤鸣特色的技能人才评价体系。

 一、技能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公司拥有员工1万余人,其中技能型职工占比75%以上。通过建立完善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有效实现向技能型人才前移。

(一)健全领导组织,成立工作推进机构

公司成立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主管部门,由集团高层挂帅,各专业线的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等高级人才坐镇,生产管理部、人力资源部等多部门抽调人员组建工作小组,在人力社保部门牵头指导下,有条不紊地推进工作。

(二)建立配套制度,保障技能人才评价

公司专门制定技能人才评定相关制度,采取内部评定和外部评定“双评定”模式。首先是建立完善的内部评定体系,目前建有《技术人员内部评定管理办法》,通过内部培养、集中考试、实操考核等方式,对公司的技能人才进行内部评价,为后续正式申报企评选拔出优秀人才。接着,向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分批申报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技能人才评价工作,成效显著。

(三)完善激励机制,带动技能人才成长

集团出台一系列奖励和激励制度,提升员工参加技能等级评定的积极性。对经过企评获得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的员工,每月给予150-450元不等的津贴,并提供考试、培训期间公休待遇,全面纳入公司技能、学历、职称津贴体系。

(四)加强内外合作,搭建培训课程体系

在人力社保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下,公司与培训机构共同开发培训课程体系,不仅有各专业线的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等技术骨干组建的内训讲师团队,也有桐乡技师学院等专业课程老师,确保技能人才培养有效性和落地化。此外,搭建系列培训和技能评价流程,积累了技能人才培训和鉴定评价工作经验,初步建立了一套适应企业实际的技能人才培训体系。

(五)实施以点带面,促进职工全员提升

随着集团技能人才评价工作的开展和劳动竞赛、月冠军、操作能手评比等活动的举办,涌现了一批技能人才,有效带动提升了一线员工的整体素养和工作热情。一线技能人才为企业建言献策,增强了企业“金点子”活动、QC活动的活力,促进了生产的改进、成本的降低、管理的提升和效益的增长。

 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亮点特色

(一)抓建设,筑体系,强保障

企字“人”当头,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关键。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对企业人才的培养,每年花大量人力和物力开展高技能人才培育工作。公司现拥有培训教室、报告厅、实验室等教学场所3000余平米,教室内部投影仪、白板、电脑、音响等教学设备俱全,为公司开展内训活动提供场地设备等硬件保障。同时,公司积极筹建各专业内部讲师团队,包括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30余名,技师、工程师200余名,为公司开展内训提供了良好的师资力量。建立“集团-子公司-车间”三级培训体系,平均每月开展培训100余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次。此外,高技能人才培训工作也受到上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公司每年投入500万元培训经费,为技能人才培育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另外,建立制度保障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建立科学量化的管理机制和内部培训管理制度,如《新凤鸣集团学习培训制度》、《新凤鸣集团内训讲师考核制度》、《新凤鸣集团新工培训制度》。

(二)设基金,创平台,激热情

公司设立1000万元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各类技术革新、产品升级及产品研发等创新项目,有效激发内部创新、创造、创业热情。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参与技术创新的技能人才600余人,最高获得了10万元创新基金奖励,大大提升了员工参加培训、自主评价提升能力水平的积极性,也保障了技能人才的用武之地。

(三)建学院,强学习,促提升

人力资源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务,随着集团对人才战略的再明确、再重视,新凤鸣商学院逐步建立完善。为致力于将新凤鸣打造成一个富有创新与活力的学习型组织,设立金凤、银凤、蓝凤、凤鸣腾飞、凤鸣长新等梯队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生产、管理、销售、技术、财务等多方面的课程体系,组建内训讲师和教材编撰、课程录制团队,搭建网络学院线上学习平台,并以“自我赋能”的方式激励广大新凤鸣人,为全员提供众多的培训机会和学习资源,助力每一位新凤鸣人的成长。目前新凤鸣商学院已有200余名内训讲师,1000余份学习资源,建有3000余门课程,录制600余门内部课程,完成7本内部教材编撰,大大提升了技术人才的综合素质。

(四)搭载体,立榜样,推创新

通过创建高技能人才工作室、院士专家工作站、见习基地等,努力搭建符合企业发展、职工素质提升的教育培训基地,为职工提高技术技能素质提供了保障。

公司现拥有以员工命名的浙江省杨新强维修电工技能大师工作室、浙江省管永银节能环保创新工作室等多方载体,不仅在推动公司生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更是开创了技能人才培育的新模式、新方法。工作室在开展常规化培育工作之外,还积极开展各类交流会,共同研究和探讨新技术,发明新专利,为公司节能环保、技术创新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成效

公司从2011年起就逐步开展自主评价工作,迄今为止,共有300余名技能人才通过公司自主评价,获得高级工、技师等级的职业资格。据统计,这些技能人才现绝大多数担任公司技术主管、技术班长、技术组长等重要角色,也践行着公司“重人爱才,知人善用”的用人理念。此外,高级技师杨新强还获得了全国纺织行业技术能手、省“百千万”高技能领军人才“拔尖技能人才”、桐乡市金蓝领技能人才等荣誉,所带领的杨新强技能大师工作室也获得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高级工陆斗平被聘为“桐乡市职业技能带头人”,获得纺织协会设备管理创新奖、全国设备管理先进个人、桐乡市百千万技能人才等荣誉。这些优秀的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带动了公司人才建设步伐,同时不断推动公司技术创新、节能降耗工作,实现公司效益最大化。

 四、技能人才自主评价下一步工作举措

(一)逐步完善公司内部技能人员的三通道(管理、技术、专业)职业生涯发展建设,出版公司内部评价培训包及教材,进一步完善内部评价标准和流程,确保自我评价工作有序持久开展。

(二)除机械和电气技术工种之外,对普通技能人员也出台评价规范进行技能等级评价,将技能人员的工作与技能人才评价有机结合,促进和提高技能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打造一支强大的技能团队,推动公司不断发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