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数字赋能,开启劳动仲裁调解线上模式

发布时间: 2021-12-3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近日,海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依托宁波市“掌上仲裁”小程序,采用“线上和线下”庭审相结合模式审理一起劳动纠纷案件,即部分当事人到庭参加庭审,三位申请人中的高某因在黑龙江疫情管控区在线上参加仲裁庭审,整场庭审顺利进行。这是宁波市内首次运用“互联网+传统庭审”同步进行模式开庭审理的劳动仲裁案件。12月23日海曙区仲裁院仲裁员出现在“e企播”平台,通过在线直播授课形式向企业和劳动者送去普法“大礼包”,此次直播干货满满,获得广泛好评,这是宁波市首位仲裁员直播带“法律知识”。以上都是数字化赋能劳动仲裁工作的生动实践,而数字化纵深推进更是撬动仲裁工作开辟新模式。

近年来,海曙区劳动仲裁委以数字化改革为契机,依托省、市各级工作平台,积极探索劳动仲裁调解工作“线上模式”,方便当事人“足不出户”维权。一是网络立案运行常态化:2020年开始,海曙区仲裁院指派专人指导网络立案,当事人按照流程进行用户注册、提交申请书、身份资料、证据等,任何环节有问题或者后台审核资料不全等情况,均有专门工作人员进行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2021年区仲裁委网络立案数上升到181件,占总立案13.7%。二是网络调解工作有序展开:2021年区仲裁院根据纠纷类型和特点开展网络调解工作,对于拖欠工资、工伤保险等权利义务明确的案件,通过电话线上进行先期调解,然后安排网络调解,既线上化解纠纷,又方便当事人,节约时间和精力成本。2021年海曙区仲裁委网络调解率为45.9%,约有400多案件就此化解。三是“互联网+庭审”开启智慧庭审模式:依托宁波市“掌上仲裁”小程序,当事人只需要一部手机,即可不受距离限制,开展线上开庭,当事人线上参与庭审。区仲裁院前期经过多次内部演习和测试,确保该线上庭审模式稳定和清晰,并根据案件情况开启“互联网+传统庭审”即“线上+线下”庭审新模式,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四是仲裁员直播授课新尝试:因受疫情及传统普法局限性影响,区仲裁院尝试以直播的形式开展线上授课,仲裁员化身“主播”开展网络普法并线上答疑,初次授课吸引1870余次人在线观看,互动量近80条,获得了企业和劳动者的一致欢迎,希望这样形式的授课多多益善。五是仲裁档案数字化管理:今年区仲裁委托专门机构将历年仲裁案卷逐步扫描入库,全部仲裁案卷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

   今后,海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继续深入推进劳动纠纷化解线上模式,不断优化程序,规范流程,提升线上仲裁工作的质效,为劳动仲裁调解工作“数字化”模式顶层设计提供有益的基层探索。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