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镇海:指尖维权减忧“酬”,线上办案提质效
|
|||||||
|
|||||||
为贯彻落实数字化改革精神,镇海区积极推进“互联网+调解仲裁”应用,大力推广移动端及电脑端服务,依托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全面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的全流程数字化办理,“不见面”化解劳动争议,最大程度减轻案件当事人的诉累。目前镇海区仲裁网络办案率已达51%。
网上申请零障碍 “您可以直接通过掌上仲裁微信小程序或者浙江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网络平台提交仲裁申请,不需要再特意到仲裁窗口提交材料。”通过仲裁工作人员电话指导,劳动者在家足不出户就能提交仲裁申请。同时,今年二月仲裁立案受理窗口新配置平板电脑供劳动者扫码自助提交仲裁申请,实现立案过程“免排队、无纸化、无接触”,节约申请人打印、复印立案材料及排队等候的时间成本。同时,针对劳动者对于仲裁流程及法律法规不熟悉,申请书填写等不规范等问题,掌上仲裁微信小程序及调解仲裁网络平台还贴心提供全方位咨询解答服务,帮助劳动者线上零障碍提交仲裁申请。 收到立案材料后,仲裁工作人员通过线上平台进行审核,对材料信息有误或不齐全的案件,通过电话沟通指导当事人及时进行更正、补充,有效化解此前当事人因仲裁申请书信息填写有误、证据材料不齐全或案件管辖范围等原因导致的“多次跑”、“反复跑”、“白白跑”的问题。此外,仲裁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查看双方当事人历史案件信息,对劳动者过度维权及用人单位多次违规用工行为进行预警,为办案提供参考。自推出线上申请服务以来,镇海区经实体窗口接收案件数减少约20%。
隔空沟通零距离 今年1月,区内某纺织企业的职工倪先生,因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劳动报酬等问题提交仲裁申请。由于临近春节,企业负责人已返乡过年无法现场参加调解仲裁活动。为了帮助申请人尽快维权,仲裁员利用线上平台,以网络视频方式远程进行调解,有效打破传统“面对面”调解工作的距离限制,最终双方协商一致,由企业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27000元,案件得到快速解决。 借助掌上仲裁微信小程序或调解仲裁网络平台,案件当事人可通过移动端或电脑端线上参加视频调解和仲裁,系统全程录音录像视频留痕,与线下效力相同。同时,镇海区通过协同融合线上线下平台,通过线下窗口立案的案件当事人也可凭邀请码在线参加调解、庭审活动。今年以来,通过线上视频调解案件已达60件。 线上办案零懈怠 镇海区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数据集中性优势,提升办案质效和服务水平。积极化“被动服务”为“主动告知”,采用“点对点”短信的形式将案件处理进度即时推送给当事人,打破以往当事人只能通过拨打咨询电话了解案件进展情况的不便局面,办案过程公开透明性大幅提高。 通过网络平台实现案件办理进度全程跟踪,落实办案各环节责任人,对于潜在的超期情况及时提醒催办,确保劳动争议案件及时妥善化解。并定期对网络平台立案情况、结案情况、基层调解情况等数据进行分析,预判全区劳资纠纷形势,有效加强针对群体性事件的预警。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