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 最新资讯
索引号: 00248503X/2021-00338 公开日期: 2021-07-22

宁海县创新建立产业人才学院


发布时间:2021-07-22 信息来源:宁海县人力社保局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近年来,宁海县以国家级模具、文具、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为依托,以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为主线,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方式,探索政、校、企、人力中介“四方联动”产业人才培育新模式的宁海产业人才学院,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批量满足地方产业特色的技能人才需求。截至目前,宁海县模具、文具、汽配等就业人才平均顶岗时间缩短60%,入职工资提高近50%,企业留用率达到90%以上。学院试运行一年以来,培养产业人才2000余名。

一、找校企合作固有症结,引第三方精准破题

一是“政府搭台”寻解法。政府搭建平台,创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合作方式;高校实施教学改革,提供定制式生源;企业共同开发技能培训体系行业标准,提供实训导师、实训平台、实训耗材;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辅助高校针对产业特点设计“标准化”课程并协助管理。

二是“校企牵线”引资源。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和企业赴外开展产教融合育人洽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今年4月,举办产教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吸引省内外近50所高校参会,27所高校与宁海签订校地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已有30余所国内院校与宁海建立合作培养关系,累计建立93家大学生实训基地。

三是“多方协同”建学院。提出建设“双优”宁海,深入打造“365”工业产业体系,优选优建宁海产业人才学院。优选符合宁海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高校,共推教育改革;优选能主导行业标准、引领技术创新的骨干企业,共建实训工场;优选经验丰富、师资雄厚、勇于创新且校企认可度高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共建产业人才培育体系。目前参与企业2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6家,涵盖模具、计算机等产业。

二、绘全流程实训地图,建“岗前班”提质就业

一是“优选优配”保证实训生源质量。加快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打造一批高水平实训基地,开展包括认知集训和技能实训的职业化训练,使学习专业和实训岗位100%匹配,基本实现“招生即招工、入企即入学”,大幅提高毕业留用率。如2020年首批在高校招生共有202名学生报名,经筛选后录用模具技能人才54名,最终留用在实训基地就业52名,对口就业率达96%。

二是“保质保量”打造就业“岗前班”。通过高校“引企入教”实施教学改革,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培养,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创新大学生“双导师制”毕业设计,使应用型高校成为企业定制式人才的“供应商”。以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工学院创新实行“2.5+1.5”专业共建教学改革,学生1.5年的专业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由产业人才学院来完成,实现“课堂建在生产线上、课程围着企业生产”,该批学生实训达标率达到95%以上。

三是“一企一策”构建实训管理体系。由实训企业整合现有人力物力等各类资源,由人力资源机构指导辅助企业“量身定制”实训体系,量化评估实训效果。以模具设计为例,该工种需具备168项技能,将车间跟岗实训分解成13道岗位精准施教。顶岗时间从30个月降至12个月,缩短近60%,试用期月薪由2500元提升至4000元以上,较普通实习生高出60%。

三、创设机制保驾护航,助“四方联动”规模发展

一是打出“政策组合拳”。宁海县自2019年以来相继出台《关于实施“人才政策28条”的意见》等文件,对新建公共实训基地的企业给予10—80万元补贴;对实习实训的学生实行单工伤政策等,用真金白银吸引企业、专业化服务机构助力技能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已建立20余家实训工厂,成功招引6家第三方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入驻。

二是开辟“云上管理”。积极搭建“云上”信息化管理平台,打造通过建立学院建设标准,线上优选合作高校、企业及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的“云合作”;进行全流程、全环节实时监测的“云管理”“云服务”“云培训”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同时,对输出人才进行5年成长路径、就业去向等跟踪服务,提供心理调适、岗位匹配、技能提升等一系列保障措施,实现“招生即招工、毕业即就业”。

三是建立“评价机制链”。针对培育期满毕业生,建立“三维评估”机制。人力资源机构对企业、高校、学生进行专业评估和筛选;企业进行专业知识考试、实操技能测评和职业化行为评估;政府通过考核监督机制评估企业、人力资源机构和高校,引入淘汰竞争机制,约束各方行为,促进学院良性运作、健康发展。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