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西湖:构建“三合一”闭环机制 打造劳资纠纷联合治理“金名片”
|
|||||||
|
|||||||
为构建区域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劳资纠纷诉源治理,合力打击企业恶意欠薪行为,西湖区人民法院、西湖区人社局依托劳动人事争议共享法庭召开了劳资纠纷联合治理推进会。西湖区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杨志敏专委、西湖区人社局党委委员张相伟及西湖区法院民一庭、行政庭、刑庭法官,区人社局仲裁院、维权中心、法规科等科室负责人、共享法庭有关工作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上,区法院先就区劳动人事争议特色共享法庭建设的现有情况进行了回顾、梳理,肯定了双方前一阶段的推进成果。通过对各条线汇总至法院三年内采用行政、民事、刑事手段化解劳资纠纷案件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一部分恶意欠薪企业通过用足仲裁、民事诉讼程序、耗尽各程序法定期间从而达到无责拖欠支付劳动报酬的目的,有的案件甚至耗时2年才进入执行程序,最终导致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取得时间大大延后,甚至最后无财产可供执行。 针对上述情况,区法院、区人社局依托共享法庭平台,着力构建“三合一”闭环机制:(一)民事层面,即共享法庭在案件协调过程中,发现欠薪事实明晰,但单位明确试图采取民事仲裁、诉讼程序拖延不予支付劳动报酬的,第一时间联系区仲裁院仲裁员、连线区法院联系法官,三方通过在线合议,快速完成对案件结果的初步“预审”,并将该“预审”结果告知该单位,促使单位进行协商并支付劳动报酬;(二)行政层面,即单位在民事“预审”后仍不愿协商解决的,共享法庭工作人员及时将该案件推送至区劳动监察部门,对试图滥用司法程序资源、恶意欠薪的单位及时做出相应的行政处理、处罚决定,敦促单位履行原工资支付义务并处加罚、罚款;(三)刑事层面,即单位确有能力支付却仍拒绝支付的,区人社局在行政处置的同时,第一时间有关案件材料移送区公安部门,由公安部门对恶意欠薪单位及有关负责人同步进行刑事立案打击。 区人社局、区法院全力打造“民、行、刑·三合一”闭环机制,依托共享法庭“平安前哨”,揪出恶意欠薪单位典型并予以曝光,强化企业恶意欠薪后果警示作用,促进用人单位协商化解纠纷并及时支付劳动报酬,从而达到节约司法资源,将矛盾化解在源头、化解在诉前的实质效果。会上,双方就对如何细化“三合一”闭环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将此作为下一阶段共享法庭工作的重点工作,进一步将劳动人事争议共享法庭打造成区域基层劳资纠纷联合治理的“金名片”。(朱炜)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