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海曙: 案件分流+立案前调解 打造劳动纠纷化解“过滤网”
|
|||||||
|
|||||||
3月21日,宁波某医学鉴定所的三名员工来到海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立案窗口,申请劳动仲裁,每名员工仲裁请求有8项左右,涉及加班工资、带薪年休假、工资补发、补偿金等方面,每案涉案金额有10多万,后续还会有其他员工过来申请劳动仲裁。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收到相应材料,安抚员工情绪,询问具体情况,在了解过程中知晓员工有调解意向,希望早日处理完相关事宜。事情经过了解清楚后,因考虑到进入仲裁立案程序时间成本和诉讼成本,海曙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决定将该3个案件转给仲裁院“调解先行队”进行前期调解。调解员石莉莉立刻着手调解事宜,先电话联系3名劳动者,了解他们的真正诉求,同时对申请材料判断分析,明确仲裁请求获得支持力度,并向劳动者详细解释,3名劳动者逐渐放下成见,表明单位如果配合,他们愿意放弃部分请求;调解员向用人单位负责人释法明理,阐述利害关系,经过努力,2022年3月24日双方达成一致,签署调解协议书,同时就其他员工的纠纷也一并进行化解。3天时间不到,将一场可能引发的群体性劳资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海曙仲裁的办事效率和办事效力获得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为纷纷点赞。 2022年因受疫情等影响,我区劳动纠纷案件数量大幅上涨,较去年同期上涨近1倍,但是部分案件双方当事人因小问题或者小误会引发纠纷,对簿公堂可能导致双方矛盾进一步扩大,且仲裁程序时间成本、诉讼成本对双方当事人更是困扰,海曙区仲裁委在此背景下,按照“纠纷解决分层递进”的思路,积极创新工作机制,打造矛盾纠纷化解“过滤网”,将大部分矛盾纠纷化解在立案前,审理前,快速有效解决纠纷,最大限度方便当事人。一是“分流机制”案件根据繁简程度进入不同程序:简单案件当场化解,普通案件引导先行调解,复杂案件进入立案系统精细审理,立案窗口工作人员日均通过电话或者面对面化解简单案件近10件,提高案件办理质效;二是调解先行,切实减轻当事人讼累:海曙区区仲裁委组织骨干仲裁员成立“调解先行队”,集中精力化解有调解倾向的案件,通过电话了解情况,组织当事人面对面调解,将部分案件化解在立案前,海曙区仲裁委近期通过调解先行程序化解劳动纠纷将近30件;三是仲裁置换程序,巩固调解成果,维护当事人权利:对于基层调解组织调解的案件者调解先行的案件,经仲裁审核后,置换后具有法律执行效力的仲裁调解书,进一步巩固调解成果,海曙区仲裁委调解置换案件35余件,均得到双方当事人的积极履行。 下一步海曙区仲裁委根据案件情况和特点,不断调整、优化和创新工作机制,积极探索新的矛盾化解方式,构建预防在先、解决在前、化解有效的劳动纠纷化解机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