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仲裁院探索劳动争议“智治”模式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
|||||||
|
|||||||
探索“数字”智治模式。余姚市仲裁院于5月正式开通网络仲裁庭,将网络庭审、网络调解、网络签署等功能融为一体,成为宁波首个符合“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数字仲裁庭建设标准”的县级网络仲裁庭,实行在线开庭,并通过线上调解功能进行远程调解,协议达成后当场在线签名,形成仲裁调解书,较大程度提升了仲裁维权效能。近日网络仲裁庭已线上开庭6次,网络调解5次。 探索“法律”智治模式。5月中旬,余姚市仲裁院引入律师参与劳动仲裁的新合作模式,与律师协会签订合作协议,运行常态化沟通机制、搭建多元化解机制,在选聘兼职仲裁员、仲裁员实习助理工作机制等方面落实合作事项,形成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合力,增强劳动人事争议调处力量。截至目前已累计选聘15名优秀的律师担任兼职仲裁员,引入2名实习律师在仲裁员实习助理岗位上实习。 探索“处方”智治模式。余姚市仲裁院依法对劳动争议进行处理后,针对个案中发现的可能存在较大群体性隐患的用人单位,创新性地以“仲裁建议书”的制式文书形式,针对企业劳动合同不及时订立、劳动报酬不及时支付、规章制度不健全等“软肋”,精准开出“用工问题诊断书”和“用工药方”,帮助更多企业“健康用工”。截至目前已向7家企业发送了仲裁建议书,整改成效较为明显。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