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503X/2022-07746 | 公开日期: | 2022-07-25 |
杭州市拱墅区聚焦关键主体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
近年来,杭州市拱墅区坚持抓大促小、扩中提低、精准帮扶,探索打造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城镇新增就业连续两年超过10万人,2021年达到13.51万人。今年以来,全区突出重点,举办招聘会90余场,涉及用工单位1502家,推出7.5万余个工作岗位,目前招聘人数2.2万左右。2021年,该区就业管理服务中心获评“杭州市稳就业保就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潮鸣街道获评全域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为全省首个全域获评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的街道。
一、稳固“市场主体”,扩容提质带就业
一是内容速晓促企业做优。常态化开展就业政策“进企业、进校园、进园区、进社区、进家门”宣传活动;滚动推送企业关注度高的热门政策解读;定期向企发放最新就业政策宣传手册,做到“政策找企业、资金找企业、服务找企业”,让普惠性就业政策跑在前端,做到应知尽知、应享尽享。
二是政策速达促企业做强。通过“亲清在线”平台,全面落实失业保险返还、降低费率等“降、缓、返、补、扩”各类政策,实现费用返还直达快享。2021年,累计返还失业保险9174.54万元,涉及用人单位16113家,惠及企业职工446082人;累计审核发放失业保险金、失业补助金待遇13.76万人次,共计1.72亿元。辖区193家重点用工企业增加就业6700余人。
三是岗位速配促企业做大。直面企业人才需求实施“线上线下”双线送岗。线上通过“智慧就业”“云聘会”等平台推送招工信息。线下,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及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开设求职专场,实现精准送岗,解决企业人才供给难题。2021年来,累计举办招聘会120场,发布企业用工信息11万余条,个人求职信息5200余条,职业介绍5000人次。
二、精扶“重点群体”,拓宽渠道保就业
一是打响“数智就业”牌。建成数字就业驾驶舱,打造就业困难人员帮扶、失业人员服务、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援企稳岗四大应用场景,累计推送相关岗位11000余个,成功推荐失业人员再就业900余人,平均求职周期从30天减少到10天,该平台已在全省1399个街道(乡镇)和22326个社区(村)推广使用。
二是做靓“特色援助”点。适时推进就业困难群体“私人定制”就业创业服务,通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服务月”活动助力离校毕业生顺利就业,通过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助力退伍军人成功上岗,通过“心花绽放”就业援助助力全职妈妈重返职场,2021年来已有2200余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
三是打好“技能提升”仗。率先开展企业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工作,给政策激活力,提高企业内生培养动力,缓解就业矛盾。目前,全区共有等级认定企业24家,累计认定技能人才4105人次。依托“运河技工学校”,寓政企校于一体,通过政企协助、校企合作,推进菜单培训、定向培训、定岗培训,2020年以来累计完成社会培训3000多人次,助力2000余人上岗,平均年薪达15万元以上。
三、聚焦“双创本体”,协同发力促就业
一是贯通“产学研”夯实基底。汇聚浙大工程师学院等高校院所与新浪、360、联想、顺丰等企业资源,与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北大等国内外20余所知名高校合作,构建“政产学研”一体的区域产业创新体系。如借力北部软件园内的麻省理工人工智能研究院,每年培育超1000名人工智能领域高端专业人才。
二是打造“强磁场”招引人才。举办“拱聚未来·拱赢未来”运河青年人才创新创业节等活动,开设高学历毕业生双创“加油站”,举办长三角博士专场洽谈会等系列招聘会。2021年来,新引进高学历毕业生1.9万人,其中硕士及以上2970人。涉及用人单位5273家、“一流大学”40所,新引进国(境)外留学生同比增长119.7%。
三是构筑“孵化器”搭建平台。与浙江大学等4所高校建立“校地”合作,创设重点创业平台;与40余家企业设立运河青创联盟“创业拓训营”,开展项目路演、政策推介等活动。2021年来,吸纳创业企业2940家,其中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762家,带动就业2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