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务动态 > 人社资讯
索引号: 00248503X/2022-07766 公开日期: 2022-08-09

龙泉市采用“制治”“智治”“法治”构建根治欠薪闭环


发布时间:2022-08-09 信息来源:龙泉市人力社保局 浏览次数:

近年来,龙泉市人力社保局始终坚持将农民工维权工作作为工作重点,注重“制治”“智治”“法治”相结合,着力打造源头“制理”,过程“智理”,末端“法理”的闭环“安薪”工作体系,多措并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根治欠薪闭环。

一、深化“制治”,握好源头“制理”主动权

一是政策制定有刚性。制定出台《龙泉市根治欠薪常态化预防及处置工作方案》,充分发挥市根治欠薪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将“六项制度”任务分解到位、落实有力;与公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恶意欠薪、非法讨薪”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严厉打击各种拖欠农民工工资以及假借、冒用农民工讨薪名义讨要工程款、解决合同纠纷和严重扰乱社会治安手段讨薪等违法行为,推动根治欠薪工作常态化开展。

二是责任落实有保障。坚持把治欠保支工作纳入全市部门乡镇年度考核,明确工作职责,压实部门责任。通过领导小组抓统筹、部门主动“管”、乡镇(街道)实地“查”的模式,切实提高主管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履职自觉性。2021年底,针对龙泉市90个部门,19个乡镇进行横向打分,评出优秀单位10个予以表彰。此外,深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常态化开展积案、要案化解评审会,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效力。2022年至今,通过联席会议解决欠薪问题7个,涉及120余人,300余万元。

三是队伍建设有成效。发挥基层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平台优势,建立业务“一岗双责”责任体系,拓展社保员工作业务,积极发挥欠薪线索上报、隐患排查、劳资纠纷调解等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劳资专管员的培训及考核工作,建立专业的劳资专管员队伍,扎实推进建设领域“六项制度”有效落实,形成根治欠薪的良好局面。目前,全市19个乡镇(街道)配备网格员24名,共组织3期劳资专管员培训,289名劳资专管员经培训合格取得资格证书。

二、活化“智治”,打好过程“智理”持久战

一是“动态+联动”监管。全面启用“浙江省企业工资支付监管系统”,对辖区内100多个在建项目实施工资发放实施监管。通过企业实名制认证、保证金缴纳、维权告示牌、未发工资预警等模块应用动态监测企业“六项制度”制落实情况,对预警项目,落实人盯人、人盯项目机制,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治理的精准性,确保企业工资支付正常。截至目前,通过浙江省工资支付监管系统实名认证39378名工人,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缴纳4439.87万元,发放工资总额13.76亿元。

二是“全域+精准”受理。进一步畅通电话、网络、窗口等投诉渠道,发挥全市联动举报投诉平台统一指挥调度功能,做到“一点举报投诉、全域联动受理”。同时,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利用浙江数字人社工作台将劳资纠纷案件交办至属地乡镇(街道),并对劳动纠纷案件实行全过程监管,实现劳动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和“矛盾不出企、纠纷不出镇”的工作目标。2022年至今,相关线索交办至乡镇(街道)62起,完成率100%。

三是“执法+普法”宣传。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以劳动监察执法为抓手,通过摆事实、讲法律,在案件中宣传法律法规、强化法治意识。同时,深入推进法律法规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法律六进”活动。针对来龙务工人员、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2021年以来,共计开展普法宣传工作40余场次,惠及人数5000余人。

三、强化“法治”,用好末端“法理”连环招

一是全面“查”。在日常检查、举报专查的基础上,本着“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分类、分批次对全市所有在建工程项目开展工资支付情况检查。同时,开展“月申报,月检查,月通报”执法检查行动,“常态化”梳理、交办存在问题,“动态化”反馈整改工作,确保问题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解决。2022年以来,先后开展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40余次,涉及1000多家用人单位,3万余劳动者。

二是联合“调”。深化“诉调对接”工作模式,精准对接人民法院,让调解协议书享受“合法身份”。若到期未履行协议约定内容,只需向法院申请,便能启动强制执行程序,有效解决了欠薪案件起诉流程长、执行难的问题。此外,以龙泉市劳动保障中心、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进驻龙泉市社会矛盾纠纷调解划处中心为契机,积极发挥矛调中心部门联动调解工作模式,加强基层调解能力。2022年至今,累计接待2022人次,受理来电来访及投诉850起,受理各类劳动纠纷203件,调解成功率86%,涉及1321人,涉及金额3042.7万元。

三是依法“惩”。畅通部门协同监管渠道,对拖欠工资的失信企业实施联合惩戒。对失信企业,在政府资金支持、生产许可、融资贷款等方面依法依规予以限制,提高企业失信违法成本,有效震慑欠薪违法行为。同时,针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行为,移交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2022年,共计5家企业被列入失信惩戒对象;因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送公安5起,涉及294人,996余万元。其中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刑事拘留1人,因虚报工资表讨薪行政拘留1人。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