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00248503X/2023-08418 公开日期: 2023-10-17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第657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0-17 信息来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浏览次数:
分享到:

章跃洪、胡晓杭、陈文翔、沈慧、闻学勤、徐肖杰、严秋萍等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第657号提案《关于提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含金量”,促进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高质量建设》收悉。经商省教育厅、省总工会,现答复如下: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对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厅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建设人才生态最优省份的目标要求,围绕重大战略实施、重大产业布局、重点领域发展需要,持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一、工作推进情况

(一)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围绕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聚焦“415X”先进制造业等重点产业,多层次精准化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021年以来,全省累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621.3万人次,其中制造业技能培训248.5万人次。2022年全省新增技能人才99.8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1.2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重达到30.7%。截至2022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195万,其中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395.2万。

(二)深化职业技能等级评价制度。深入推进自主评价工作,面向社会遴选备案社会培训评价组织,截至目前,全省累计备案自主评价用人单位6392家,其中制造业企业4470家,占比70%;社会评价组织474家,其中涉及生产制造职业(工种)评价机构123家,占比26%;备案职业(工种)675个,其中新职业38个,基本覆盖先进制造业紧缺急需工种。2021年以来,开展技能等级评价212万人次,新增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人数196.2万人次,其中取得高级工以上证书人数88.31万。在吉利控股集团等15家制造业企业开展“新八级”试点工作,遴选产生全省首批3名首席技师和26名特级技师。规范推进我省职业技能竞赛活动,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我省选手获得2金1银的优异成绩。

(三)扎实开展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遴选建设10所一流技师学院和69个高水平专业群,其中与制造业有关的专业群57个,占82.6%。截至2022年底,浙江共有技工院校108所,在校生19.8万人,其中技师学院35所、高级技工学校7所、技工学校66所,向社会输送毕业生3.8万人,开展社会培训61.7万人次。鼓励企业参与跨区域联合培养,为外省生源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同步解决企业缺工缺技和中西部地区高质量就业等难题。全省技工院校合作企业达到6058家,共建产业学院83个、企业学院151个,与企业合作举办“订单班”“冠名班”517个,吸纳在读学生17976人。大力推进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我省13所技工院校被人社部遴选为第一阶段工学一体化建设院校。

(四)对接制造业需求优化布局。紧贴产业办学,聚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产业链提升工程等,研制职业教育产教对接谱系图,促进职业教育和产业人才需求精准对接。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和“卡脖子”技术领域开设一批新专业,加强先进制造业紧缺专业建设,裁撤一批供给过剩、核心竞争力不足的专业,适度超前布局培养紧缺人才。全省中职学校专业布点2616个,其中先进制造业占比达44.1%,共有1232个专业教学点,在校生25.6万人。高职专业布点1615个,先进制造业占比达44.6%,共有741个专业教学点,在校生22.8万人,专业同产业契合度不断提高,为社会输送了新时代下具有新特征、新能力的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

(五)推进职称改革及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贯通发展。针对浙江制造业及新兴产业人才评价需求,在特种设备、信息技术、机电制造、塑料机械、海港工程、蓄电池工程、爆破等专业实施新的量化标准和评审方式,实现个人自主申报、业内公正评价、单位择优使用、政府指导监督的社会化评审机制,进一步推进了工程领域职称的社会化评价改革。2019年,我厅印发了《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在工程技术领域实现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意见(试行)>的通知》(浙人社发〔2019〕31号),在工程领域实现了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职业发展贯通。2022年,出台《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办法>的通知》(浙人社发〔2022〕77号),以支持高技能人才参加工程系列职称评审为重点,将贯通领域扩大为工程、农业、工艺美术、文物博物、实验技术、艺术、体育和技工院校教师等职称系列。2022年,全省共有238名技能人才通过评审转评为专技人才。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你们关于提升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含金量”的建议,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很强的建设性意义,为我们推进相关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下一步,我厅将围绕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工作目标,深入实施技工教育提质增量行动,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打造与我省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相匹配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队伍。

一是深入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聚焦重点产业需求、重点就业群体、重点地区发展、新业态新职业开展技能培训,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组织作用,依托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企业培训中心和职业院校等,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深入推进技工教育提质增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作用,在技工院校全面推进工学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原则,推进产业需求和专业设置的深度融合。围绕世界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和地方主导产业,以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学习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理念,建设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材、课程体系,重点支持建设10所一流技师学院及69个与地方产业相匹配的高水平专业群,引领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精心组织职业技能竞赛。形成以世界技能大赛、全国技能大赛为龙头,以全省技能大赛为引领,市、县(市、区)技能竞赛为主体,企业、行业共同参与的“浙派工匠”职业技能竞赛体系,充分展示“浙派工匠”技能风采,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训、以赛促评、以赛促建。鼓励群众团体和行业部门组织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巾帼建功立业、青年岗位能手评选等活动,带动“浙派工匠”练技能、强技能,落实技能人才参与技能竞赛、实现技能提升的扶持政策。鼓励和指导企业开展劳动竞赛,把高质量完成生产经营任务作为劳动竞赛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激励广大职工发扬争先创优精神、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四是坚持数字赋能,高效治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迭代“浙派工匠”数字化平台,归集共享“浙派工匠”全量数据,强化数据分析,加强过程监管,全面提升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和技能评价的质量效能。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以“小切口”推动“大治理”,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规范管理,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工作整体治理能力。

五是不断提高技能人才经济收入。推广《浙江省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引导企业建立基于岗位价值、能力素质、业绩贡献的工资分配机制,探索通过集体协商确立本企业、本行业、本区域的技能人才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多劳者多得、技高者多得。大力开展共同富裕企业领头雁行动,开展能级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鼓励企业把与岗位评价因素、员工能力级别和工作绩效考核相关的奖励项目纳入工资集体协商,不断完善工资分配结构,提高技术技能等要素分配比重,加快构建企业和职工利益共同体,确保职工共享企业发展成果。

六是营造技能成才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利用融媒体矩阵等媒体渠道,大力推广技能人才培养典型经验,弘扬“浙江工匠”精神,引导全社会树立“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浓厚社会氛围。对取得职业资格、职业技能等级、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技能人才,配发“浙派工匠”电子证明,将“浙派工匠”纳入全省人才目录,按照人才类别,在住房、户籍、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创业就业扶持等方面与其他人才享受当地同等待遇。健全完善政治关怀向一线“浙派工匠”倾斜,增加“浙派工匠”在各类先进评选中的比例,不断提升“浙派工匠”社会地位。

感谢你们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联系人:崔巍(厅职业能力建设处)

电话:0571—81051607

邮编:310025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