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一二三”走出特色“仲裁路”
|
|||||||
|
|||||||
今年以来,绍兴市各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提升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能力和社会公信力,走出一条“一二三”特色“仲裁路”,推动全市仲裁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主动作为,深入“一线”调裁,提高办案效率。为进一步将劳动人事争议纠纷化解在基层,各地探索创新工作模式,积极推进劳动争议诉源治理工作。柯桥区仲裁院认真落实“预防为主、调解为主、基层为主”的工作方针,把仲裁活动“关口”前移,深入一线,下沉工作重心,开展“流动仲裁庭”“巡回仲裁庭”进企业、进园区(社区)、进乡镇(街道)活动,开展现场办案,简化办案程序,改变以往“坐堂问诊”的工作方式,既免除了当事人奔波之苦,又起到以案说法、办结一个、教育一片的作用,还提高了办案效率。2023年以来,开展“流动/巡回仲裁庭”进乡镇、进园区6次,主动送达仲裁文书 10 余次。 内外兼修,注重“两化”升级,优化调裁效能。打造仲裁场所标准化升级,积极开展数字化仲裁庭建设,打造高规格“仲裁示范庭”和互联网仲裁庭,目前诸暨正在筹备标准化仲裁庭软硬件设施更新升级,嵊州、新昌的互联网仲裁庭已投入使用,让当事人享受“足不出户”的调解仲裁服务;创新人员队伍专业化建设,吸纳律师、退休法官进入兼职仲裁员队伍,组织业务人员参加省、市业务培训,提高办案人员法律政策水平和办案能力,通过观摩庭审、典型案件研讨会等方式,共同分析案情,交流办案心得,规范办案程序,促进办案质量提质增效;2023年以来,组织业务人员参加省、市业务培训4次,开展案件分析研讨会3次。 多方参与,推动“三个”衔接,凝聚工作合力。 推动调裁衔接,按照强“调”弱“裁”的要求, 紧紧抓住案前、 立案、开庭前、庭审中、庭审后、结案后六个时间节点,认真评析研判全市劳动人事争议案件,规范调裁衔接流程文书;推动裁审衔接,规范案卷流转工作,对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卷宗进行分类存档,建立仲裁与法院数据交换共享机制,共享案件处理信息;推动内部衔接,加强与监察、社保等相关科室的沟通协调,高效运用职能优势,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引导当事人选择最佳维权途径。截至目前,结案率达到99.43%,劳动争议一审案件同比下降31.75%,仲裁终局裁决撤销率为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