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市“三向发力”优化随军家属就业服务
舟山地处开放前沿、东海前哨,由于部队驻地多在偏远海岛,随军家属就业面临时间、空间结构性错位难题。近年来,全市人社系统始终把促进随军家属高质量就业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充分盘活要素资源,助力随军家属稳定、高质量就业。目前,全市随军家属登记就业率达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
一是“联席+联动”建立高规格统筹机制。在全国首创由市委主要领导任总召集人的随军家属高质量就业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一专题调度,迭代随军家属就业政策体系,全力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创业“急难忧盼”问题。目前,市人社局、退役军人事务局、民政局等成员单位协同发力,推出政策咨询、岗位推介、技能培训等12项暖心服务,汇集多方资源帮扶随军家属就业。紧盯随军家属群体特点,建立就业需求信息库,组建由专家学者、退役军人企业家等为核心的军嫂就业导师团队,实时提供就业岗位匹配、创业指导咨询、法律援助权益等专项服务,累计为军嫂群体提供就业咨询服务500次,促成125人与50家企业达成双向就业意向。
二是“定向+灵活”设计高层次供给通道。聚焦现代海洋特色产业“主战场”,充分挖掘绿色石化、船舶航运、临港自贸、商贸文旅等特色优势领域重点企业中工资待遇良好、工作性质机动灵活的精品岗位,“点对点”推送给未就业随军家属。目前,全市50余家重点企业累计推出优质岗位800余个,平均月薪达6500元。牢牢把握随军家属因照顾家庭等导致不易外出就业等客观因素,创新推出随军家属“互联网+”灵活劳务模式,建立“千岛军嫂”就业平台,打造“千岛军嫂共富工坊”项目,推出电商主播、直播运营、网站编辑、视频剪辑等全职、兼职岗位15大类900余个,帮助300余名随军家属实现就业。
三是“专才+适配”培育高素质人才队伍。针对随军家属因长期未就业存在社会脱节、技能生疏等现实问题,全方位实施随军家属就业能力提升工程,按照年龄结构、学历水平、优势特长等基本情况,分层分级建档立库,创新“心理+技能”恢复性培训体系,实现人岗精准对接,确保随军家属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工作岗位。累计开展覆盖客服管理师、育婴师等技能培训课程和创业辅导、SYB等创业培训课程200余场次,培训3000余人次,已有200余人获得高级职业资格,有效提振随军家属职场信心。积极创建浙江全省首家“军嫂创业园”,提供注册、入驻及金融、法律、人才培训、项目申报等创业一条链、一站式服务。目前,该园区新引进军嫂创业企业15家,产业涉及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生物科技等多个领域,并成功带动100余名军嫂创业,实现年产值150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