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云和:聚焦新时代“枫桥经验” 开创劳动纠纷多元化解新局面
|
|||||||
|
|||||||
目前,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的城镇化率已达到73.4%,96%的企业都集中在县城发展。伴随着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企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职工的利益诉求日益多元,劳动关系矛盾也逐渐凸显。为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云和县始终坚持“预防为主、基层为主、调解为主”的工作方针,聚焦新时代“枫桥经验”,不断探索劳动纠纷处理新模式,努力开创纠纷多元化解新局面。 一、“1+X街乡调解” 打通基层劳动纠纷共同治理难点 “你好,我在企业做工时受了伤,企业不愿意赔偿,我该怎么办?”在县凤凰山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窗口,当事人正向工作人员咨询工伤赔偿纠纷的相关事宜,该街道设置了劳动纠纷接待受理窗口,接待来访群众,解答政策咨询,围绕劳动维权事项,实现“一窗受理、一口办结”。 近年来,为解决当事人维权不便、劳动纠纷基层调解力量不足等社会治理的难点问题,推进劳动纠纷就近就地及时化解,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云和县致力在基层一线下功夫,将县凤凰山街道确定为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建设示范点,一对一指导县凤凰山街道开展基层调解中心规范化建设,并且以点带面,迅速在各乡镇(街道)推广建设成果,在全县十个乡镇(街道)统一设立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中心,实现乡镇(街道)基层调解组织100%全覆盖,并统筹调解中心、监察中队力量,形成调解、仲裁、监察执法“三位一体”的运作模式。同时,云和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通过上挂锻炼、下沉传帮带、业务培训等方式对乡镇(街道)进行业务指导,持续提升基层劳动纠纷调处水平。 二、“党建+行业调解” 打响“党建引领、服务民生、共建和谐”调解品牌 县内某阀门企业职工老陈因工伤事故做了截肢手术,被确认为工伤四级伤残,作为家中顶梁柱,老陈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对企业的怨恨油然而生,要求企业赔偿100万元,企业因管理层内部意见不一,未能及时决断,造成陈家湾村民搞了所谓的“群体维权”,将企业断水停电,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生产。企业主心急如焚却手足无措,急忙向阀门行业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求助,调解员迅速摸清情况,耐心斡旋于企业、受伤职工和闹事村民之间,经过13轮调解,促使企业与受伤职工达成和解。 党建引领,党员干部带头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政治优势和根本保证。阀门行业劳资纠纷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员们都是县工业园区第六联合党支部的老党员,他们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沟通经验。云和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正是抓住党建和调解工作“以人民为中心”的共通点,指导阀门商会设立行业性基层调解组织,将调解服务工作与党支部建设工作有机融合,以调处化解纠纷、深入企业走访、上门慰问职工、帮助跑部门办事等方式为企业和职工排忧解难。 三、“案前+人民调解” 打造劳动纠纷快速处置新样板 2023年初,一面写着“保障劳动权益,维护公民利益”的锦旗被送到了县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办公室,此前,县内某运输公司多名驾驶员与公司因补贴问题产生纠纷,继而向云和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寻求帮助,仲裁院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第一时间联系县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专职调解员组织双方先行调解,在调解员多次沟通之下,双方之间的意见分歧逐步消除,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 “案前+人民调解”旨在充分运用人民调解化解社会矛盾的独特优势,切实发挥人民调解防范和化解劳动纠纷、维护社会劳动关系稳定的作用,针对有调解意愿的双方当事人,通过仲裁机构指派调解、委托调解的方式与县阳光人民调解委员会、县劳动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进行对接,实现劳动纠纷在15个自然日内快速处置,切实减少了当事人的维权诉累。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