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举办“先进绿色低碳纺织新材料”高级研修班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3-08-28 信息来源: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浏览次数:
分享到:

根据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3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专业技术人才高级研修项目计划的通知》(浙人社办发〔2023〕10号)文件精神,先进绿色低碳纺织新材料高级研修班列入2023年省级资助项目,由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承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研修时间和地点

时间:2023年09月01日—09月03日,共3天。

研修地点: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温州市瓯海区时尚智造小镇星光智慧园A幢二楼)。

二、研修方式

研修方式包括主题报告、学术交流、现场教学等。研修班将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进行授课培训,同时结合研修主题,安排现场教学。

三、研修对象

本期高研班面向纺织相关企业技术人员;相关行业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和中高层次管理人员。共50人,额满即止。

四、研修内容

(1)绿色低碳纺织材料全生命周期评价

(2)ESG助力纺织企业低碳发展

(3)生物基/可降解纤维及纺织材料加工及应用

(4)标准引领浙江省现代纺织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

(5)绿色低碳非水介质污水零排放染色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6)高性能绿色纺织材料制备及应用

五、研修费用

本次高研班由省财政提供经费资助,不收取培训费用,统一安排工作餐。温州本地学员不安排住宿,为外地学员提供住宿。往返交通费由派出单位或个人承担。

六、报名方法

学员于2023年08月31日前,在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系统(https://zjjx.rlsbt.zj.gov.cn)完成个人信息注册并登录后,通过“高研班报名”栏目进行报名。

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18066372005

七、考核要求与学时认定

1.学员在研修期间,应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听取专题报告,积极参加研讨和交流。研修人员结合个人工作,每人撰写一篇与研修内容相关的论文或交流材料(800字左右),并于研修班结束前提交。

2.根据学员研修期间到课率、学习交流情况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学员可获得继续教育36学时,学员可登录浙江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学时登记管理系统,在线查询和打印。

八、授课专家简介(按照授课顺序)

王来力,工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教授,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优秀人才”、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可持续发展专委会副主任、“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全生命周期评价工作组”专家、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标准与检测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浙江省发改委能源局能源能效领域专家库专家、浙江理工大学青年拔尖人才、“浙江制造”标准评审专家。从事纺织服装绿色可持续发展(碳足迹、水足迹、化学品足迹等)和纺织品服装检测技术及标准化体系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杭州市社科规划等项目8项,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参与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部、国家质检总局(现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参与制定纺织服装绿色标准10余项。获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纺织之光”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等奖等。

杨永亮,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浙江大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可持续发展、绿色供应链和绿色金融等相关研究,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多项,发表SCI/SSCI论文二十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等荣誉,多份研究报告获省级领导批示和省经信厅等部门采纳。

朱斐超,工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台州“500精英”(B类),诸暨“533英才”,浙江省产业纺织材料制备技术重点实验室秘书,《现代纺织技术》《丝绸》学术编辑,《产业用纺织品》青年编委。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主要从事产业用纺织材料的设计、制备与性能研究,特别是生物基/降解非织造材料、功能性和高性能的有机/无机杂化纤维材料等产业用纺织材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企业委托研发项目20项;参与在研/完成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科技部国际合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重点研发计划、浙江省重点实验室和重点科技创新团队建设等国家和省部级项目30余项,以及企业委托研发项目40余项。发表SCI/EI论文20篇,授权发明专利6项,参编教材2部、“浙江制造”等标准5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纺织之光”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研究生学会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叶翔宇,浙江大学博士,浙江省轻工业品质量检验研究院科技发展部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导;浙江省纺织工程学会监事长,浙江省智能织物与柔性互联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全国纺织计量技术委员会委员,全国产业用分标技委委员,国家标准技术评估专家;北大核心期刊《现代纺织技术》青年编委;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围绕“智能化检测手段的集成、舒适性评价系统的建立、高品质熔喷材料的制备、品牌化样板企业的打造”等方向持续开展研究,授权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30多项,参与起草标准和计量校准规范50多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

裴刘军,工学博士,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副教授,2017年11月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师从王际平教授,长期从事非水介质少水、无水染色新技术研发,任新疆绿宇星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上海市纺织化学清洁生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美国AATCC中国区秘书,《纺织学报》《印染》《丝绸》青年编委。主要研究棉纺织品非水介质染色关键技术、涤纶低压无水染色。近年主持国家基金面上项目1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校企合作项目8项,参与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项目、浙江省重点研发项目各1项,校企合作项目10项。授权非水介质染色相关专利7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5篇。博士论文“硅基非水介质中活性染料微乳液染棉机理”被评为王善元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和浙江省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2018年指导学生在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染整科技创新竞赛中获得特等奖。

王成龙,工学博士,浙江理工大学特聘副教授,本硕博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长期从事数码印花技术着色体系以及功能性涂层纺织品的研究与开发。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SCI/EI期刊论文8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获“纺织之光”2021 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主持浙江省基础公益项目1项,浙江省教育厅项目1项,浙江省清洁染整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1项,企业横向多项;作为骨干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和企业横向研究项目等10余项。

九、其他注意事项

若遇不可控因素影响,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开课方式。


  浙江理工大学瓯海研究院

  2023年08月26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