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金东:落实三步走,助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发布时间: 2023-09-0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浏览次数:
分享到:

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及“新就业形态”的概念,到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加强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下,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关爱越来越具体而微。近年来,金东区仲裁委致力于针对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针对新业态劳动争议主动受理、积极调解,自2022年起累计受理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123件,其中调解成功案件112件,调解成功率达91%。

围绕维护好快递员、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的合法权益,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完善多渠道灵活就业的社会保障制度”,指出“相配套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也不能姗姗来迟”,同时提醒要“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金东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围绕受理、调解、执行三阶段采取了三步走策略,助力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障。

一、积极受理争议,法律援助解围

针对新业态劳动者的各类诉求,金东区劳动仲裁委员会积极行动,建立绿色通道,及时受理外卖员、快递员、快递驿站工作人员等新业态劳动者的争议申请。同时仲裁委联合金东区法律援助中心,主动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等服务,为符合条件经济困难的新业态劳动者提供法律援助和支持。在累计受理的123件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中,法律援助中心指派援助案件86件,占比达70%,通过对法律援助中心的工案件对接,实现了新业态劳动争议案件法援资源的有效衔接,保障了新业态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真正做到有案必收,有问必答,有惑必解。

二、调解中心介入,提前化解矛盾  

新业态劳动争议通常具有争议标的较小、劳动者期望快速解决等特点,针对新业态的新特点,金东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创新调解方式,设立专门的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在立案前介入调解。调解中心根据案情特点,从劳动仲裁委员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行业协会安排具有专业知识和调解经验的社会调解员。调解员结合新业态业界惯例和劳动标准法规,引导当事人积极沟通,主动调解双方分歧,抓住新业态劳动者的痛点,例如外卖员工作途中受工伤,调解员优先调解受伤治疗费用情况,让劳动者放心治疗,其次再针对工伤具体赔付等项目进行再次协商,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得到保障而不遗漏。调解中心在案前的提前介入提高了调解效率,促成了多起新业态纠纷的顺利化解。目前调解中心配备专职调解员三名,兼职调解员二十余名,月均调解案件量达40-50件左右。

三、完善后续保障,共筑和谐关系 

为确保新业态劳动者权益得到切实维护,劳动仲裁委员会建立调解协议执行跟踪机制,在新业态劳动者与企业达成调解协议后,持续关注企业履行情况。对于拒不履行的用人单位,委员会将依法告知其法律责任,杜绝“一调了之”。同时,委员会联合金东区人力资源协会,定期对用人企业开展劳动法律法规培训,提高企业合法用工合规意识。目前金东区劳动仲裁委员会已参与企业HR培训两期,组织企业用工疑问座谈会十余起。

通过上述工作,金东区仲裁委切实维护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促进了劳动关系和谐稳定,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下一步,金东区将继续完善工作机制,推进法治化劳动关系建设,助力新业态就业群体乐业金东。在集体协商、劳动维权、公共服务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填补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的缺漏,引导全社会切实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