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 受到央视关注报道
|
|||||||
|
|||||||
今年1月30日和3月12日,央视“法治在线”栏目和“朝闻天下”栏目两次关注报道我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工作,并予以肯定。 一是夯实基层调解组织。认真贯彻执行人社部等六部门《关于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工作的通知》(人社厅发〔2024〕4号),针对我市新就业形态发展迅速,新平台经济较为聚集的特点,我们在各新业态聚集地,对接新业态平台企业,探索打造一站式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目前,已在鄞州区首南街道等地建立了新业态劳动用工调解工作室,侧重调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依法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合法权益。鄞州区首南街道新业态劳动用工调解工作室已累计调处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63件,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近200万元。 二是推广线上办案模式。依托省仲裁智慧平台,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了“闭环式一体化”的透明服务,通过数据多跑路,实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少跑路甚至不跑路,真正意义上打造“信息数据线上跑,仲裁流程集中化”的仲裁服务新模式。同时,打造了13家数字仲裁庭,覆盖全市所有区(县、市)级的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实现劳动者庭审调解、证据交换等全流程网上办理。截至2023年3月12日,全市两级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网络办案率为54.69%,案件审理时间平均降低50%,有效提升了仲裁效能。 三是靠前一步先行调解。针对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劳动关系确认有异议的现状,积极开展案前研判、提早介入案件调解,提升案前劳动争议化解率。对于已经受理案件采取精准定位、难易分流,形成“案件调解在前,仲裁庭审断后”的递进式分层过滤格局。同时,针对部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意识不高的现状,组织建立专业的案前调解团队,积极普法引导,帮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高效、便捷化解劳动争议。截至3月12日,全市共案前调解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案件336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