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层调解组织 高效服务温暖人心 东阳市多元联动调解实现劳动纠纷“源头解”
|
|||||||
|
|||||||
近年来,东阳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深化基层人社现代化治理改革,强化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建设,实现劳动纠纷“源头解”。2023年,全市通过调解案件同比上升30.7%、基层调解案件同比上升54.17%,东阳市基层调解工作成效显著。 企业调解委员会面对面协商和解化纠纷 “多亏了调解员,维护了我们的利益,还让我们也一起参与到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过了一把参与调解的瘾。”日前,一起老板与员工的工资纠纷被成功化解,一名员工对企业调解组织工作人员如是说。 企业是劳动争议的发生地,也是争议处理的主体。东阳市在企业建立由劳动者代表和企业代表组成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先从规上企业开建,后延伸到小微型企业、新业态企业,还组建企业、车间、班组三级调解网络,並在建筑工地建立调解委员会。发挥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熟悉内部运营规则和劳动者情况的优势,引导当事人优先通过调解方式解决劳动争议。利用工会组织了解企业职工劳资诉求的优势,及时与企业沟通协调,促使双达成调解协议。发挥企业车间、班组负责人的桥梁作用,运用管理职工的情感优势,以心换心,用情用心,做好双方工作,促成调解。 乡镇(街道)调解中心实打实用力调解化恩怨 近期,小徐来到南马镇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申诉,企业克扣工资且两个月工资未发。工作人员了解情况后,立即与公司联系并释明法律后果,当天职工就拿到了工资款,这是东阳市乡镇(街道)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就近为民调解的一个缩影。 乡镇(街道)调解组织是基层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的主阵地。东阳市在18个乡镇(街道)建立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实现为群众化解矛盾提供便捷。创新调解方式,健全调解机制,提升工作质效,通过线上调解、线下约谈等多元调解方式,结合网格化社会治理工作延伸调解触角,以点带面、主动靠前,推进劳动保障网格员下沉到村社摸排线索,将劳动争议化解于诉前,构建“仲裁+基层”多元化调解机制。拓宽在线办案“网上调”。建立仲裁数字化指挥中心,由仲裁调解能手、仲裁院业务骨干常驻中心“坐阵”,远程参与基层合议庭审理,全程指导调处各类疑难案件。在横店镇、白云街道等乡镇社区打造数字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实现市、乡(镇)、村(社区)三级网络仲裁系统联网,打通三级网络促使调解、庭审全流程网上通办。 联合调解中心零距离真情调解促和谐 “上午受理,下午就拿到工资,太给力了!”一名拿到工资的农民工激动地说。春节前,东阳市联合调解中心受理了一起群体性欠薪案件,当天就为8名农民工拿到了25万元工资。 为了妥善化解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东阳市成立了由政法委、人社、信访、法院等10个部门组成的“东阳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整合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会维权帮扶等调解职能。案件受理后,由工作人员根据案件争议类型联系成员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共同处理,全面快速调处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及欠薪矛盾。强化职能部门联动调。从数据共享、联动核查、联合处置、结果反馈等四个维度健全劳动争议全流程处置机制,定期分析研判,查补风险漏洞,实行闭环处置。建立快调速裁新模式。开辟“重大争议联合调处”“农民工工资争议”两个绿色通道,设立“劳动人事争议速裁庭”,建立“个人调解室”实现就地调解,快速解决员工诉求。探索“繁简分流”“简案快调”“繁案巧调”三个“要素式”办案模式,全面运用“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办案模式,维权时效缩短40%。东阳市劳动争议联合调解中心获评全国首批金牌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 商(协)会调解组织点对点用情调解止纷争 近日,在东阳一电商公司上班的市民刘先生找到东阳市电子商务协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投诉,因自己提前离职,公司不予发放离职前的几天工资。在东阳市新业态行业劳动争议多元化解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耐心调解,刘先生工资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商(协)会调解组织贴近企业,是争议预防化解的重要力量。为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东阳市率先在新业态行业电子商务协会、影视行业、网约送餐行业建立劳动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全力打造新业态维权平台。发挥商(协)会调解组织熟悉行业特点、具备行业影响力的优势,推动会员自觉遵守劳动法律法规政策,以行业自律引导会员企业合法用工。积极探索“党建+调解”工作模式。开展新业态创建“红社调解室”活动,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提高劳动纠纷的化解力度。截至目前,东阳市共建18家新业态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让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就地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