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北仑区加强效能建设护航G20峰会
|
|||||||
|
|||||||
宁波市北仑区劳动仲裁院以进一步加强劳动人事争议处理效能建设为主线,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坚持“鼓励和解、强化调解、加快仲裁、衔接诉讼”的方针,不断提升仲裁办案效能和公信力,全力护航G20峰会。今年上半年,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95件,同比上升69.5%,涉及劳动者1751人,申请标的6558.09万元,其中集体争议案件15件,涉及劳动者761人,共审结案件853件。主要做法有: 一、提高基层自主解决争议能力,构建规范化、标准化调解体系。 (一)强化企业化解能力。指导企业如何有效地处理劳资矛盾,促使纠纷消灭于萌芽状态。例如多次就浙江某集团公司50余名员工待遇变化、宁波某酒厂生产车间缩减、宁波某印染公司解散等问题提供建议与指导。6月下旬,与北仑区人才交流中心联合邀请了专家对劳资纠纷比较突出的40余家中小规模企业进行一场热点劳动关系的公益培训。 (二)强化基层调解能力。2月底至3月中旬,先后对辖区内9个街道(镇)的基层调解组织进行走访调研,进一步加强与基层的联系与沟通;6月份组织全辖区基层调解员赴杭州开展为期3天的劳动政策法律法规实务培训。上半年,基层共调处案件593起,结案率100%。 (三)强化派出庭庭审能力。通过建立指导员联系制度等,加强对劳动仲裁派出庭的业务指导,以确保新建派出庭正常、健康、有序运行,方便劳资双方就近解决争议,从而为依法及时处理劳动争议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上半年,派出庭共审结案件85起。 二、提升自身仲裁案件处置效能,打造专业化、高效化仲裁队伍。 (一)克艰攻难提效率。为应对今年劳动仲裁案件剧增,仲裁院在人手不足的困境下,仍采取开通“绿色通道”、加班加点审理、业务骨干组成合议庭等相关举措积极应对,尽最大努力不延长庭审时间,提升案件处置效率。9起群体案件从立案到裁决,平均花费时间为25天。 (二)寻机找契抓质量。通过案卷查评等,进一步规范仲裁办案制度,优化办案程序,提高案件质量;扎实推进仲裁办案信息处理系统运用,实现所有案件办理实时在线。5月份向省、市申报了省级示范仲裁庭评选,通过积极参加争创省级示范仲裁庭活动,不断提高仲裁规范化、专业化水平。 (三)群策群力破疑难。每月定期举办疑难案件交流会及最新法律法规学习会,就近期办案时遇到的难点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发表法律适用参考意见,确保重大、疑难案件得到妥善处理。3月底组织全体仲裁员参加《浙江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条例》等最新劳动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 三、建立健全裁审无缝衔接机制,树立公正化、法制化仲裁形象。 (一)健全劳动争议沟通机制。加强与人民法院的沟通,健全2015年首创的“2+X”劳动争议沟通机制。“2+X”中的“2”是指仲裁院与法院两家固定单位每季度定期开展案件探讨交流活动,“X”则指每期活动邀请与近期劳动争议重大、疑难案件密切相关的若干部门,多方联席就相关专业问题共同探讨。 (二)建立案件信息互通机制。为加强裁审衔接与工作协调,年初与法院新建了案件信息互通机制。特别是针对社会影响大的劳资纠纷案件,建议法院提前介入,共同研讨处置办法和法律适用。2月份,宁波某船舶公司有员工分别诉至仲裁院和法院,标的高达几百万,审理案件的仲裁员和法官在庭前、庭后多次沟通研讨,最后裁审意见达成统一。 (三)创建上诉案件反馈机制。即每半年法院对不服仲裁裁决向其起诉的案件进行反馈,通过对案件,特别是对法院改判的案件进行分析研究,倒逼仲裁员在业务和公正仲裁上精益求精,进一步提高仲裁效能和公信力。上半年未有案件被法院改判。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