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杭州“智”造 技工院校再出发
|
||||||
|
||||||
眼下正临中考季,作为学生家长你会愿意让孩子走一条有别于传统“升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的路吗? 上月,人社部下发《关于做好2017年技工院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各地要结合本地区技工院校发展实际,确保2017年全国技工院校招生规模保持在120万人以上。 无疑,《通知》给现在正忙于招生工作的技工院校注入了一支强心针。 “今后的时代是属于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必将王者回归!”在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红平的微信朋友圈里,他对转发的《2017年中国国际技能大赛在沪开幕》新闻作出如是评论。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杭州争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之下,技工院校该如何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面对长期以来备受诟病的生源素质、专业设置等问题,相关技工学院又是如何回应呢?
关于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如果从微信朋友圈的更新速度来看,显然,杭州萧山技师学院党委书记、院长许红平不是一位“低调”的教授,他的朋友圈一天可能更新数条。 但是,这些发声大多是和他所从事的“技工教育”有关他会晒院校实习生被企业“一抢而空”的喜悦,也会展示学生的创意创作,当然也有他对当今我国技术技能人才教育现状的思考。 “这个问题不光技工学校有,就连高等院校也存在。”面对记者上来就问的“当前技工教育的专业设置是否与社会脱节”问题,许红平这样回答道。 因为在他看来,所有学校都是“职业学校”,只不过培养人才的方向不同。“有的学校可能培养研究型人才、工程型人才,而我们技工院校培养的是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不管是培养哪类人才,专业设置必须要跟市场、产业、行业、企业的需求对接。” 许红平举例道,在原来的手工操作时代,学校主要是培养操作型技工,但随着科学技术发展,网络化、智能化在工业上应用,改为主要培养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也就是复合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 那么在智能制造时代,企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 许红平表示, 他认为主要需要两大类人才:其一是能够掌控高端智能化设备,并根据客户需求快速把产品加工生产出来的。“比如,原来模具生产需要一个月,现在可能几个小时就行了,而且前期还可以通过3D打印技术把样品做出来。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操作人员不仅要懂加工工艺,还要懂信息技术、软件技术等。” “总之,就是通过编程,通过工艺安排来实现。编程的目的是指令机器,完成人们想要完成的工作,所以这类人才要求也是全面化的。”他补充道。 其二,需要智能工厂的规划人才。而这个人才同样是具有复合技能的,要懂工艺加工、制造、装配、调试、维护等方面知识和应用。 “智能制造对新型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新的内容和要求,作为培养一线技能人才的职业院校只能主动去适应,去调整。”
关于专业设置是否滞后
尽管在智能制造背景下,技工院校已经在调整对技能人才培养定位,但是毋庸置疑,社会上还有对“技工院校专业设置滞后”的诟病,记者采访的多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也坦诚这一点。 而事实上,近几年,技工院校已经在根据社会需求在悄悄地进行专业设置更新。“基本上,这些学校会对社会需求不强的职业慢慢淘汰,需要的就会增设培养。”一业内人士举例道,在浙江大力推进航空产业背景下,有学校就跟着设置了相关专业。“如无人机设备维护专业设立,当时社会上还没有这个专业,但因社会有这个需要,学校就应有有超前意识。” 在杭州第一技师学院2017年招生简章中,记者看到了三个新设专业,分别是园林设计与建造、西餐管理和医药物流。 “这些专业的推出都是基于市场需求所设。例如,医药物流专业推出,是根据当前医药电商需要既懂物流又懂电子商务,又有医药基础的复合型人才而设的。” 该校党委书记、院长洪春林告诉记者,明年学校还会再推出两到三个新专业。
关于学生生源素质
一般来说,好的生源才能培养出好的人才。但是,生源问题一直以来是制约高技能人才大量涌现的原因之一,很多年轻人或者他们的家长不愿意选择这个职业,以至于在人们的认知中,技工学校都是“成绩差的孩子上的”。 对此,洪春林并不完全赞同。 “近几年杭州第一技师学院的招生质量和数量都出现了稳中有升态势。尤其是在今年学校招生过程中,出现了家长反复研究学校专业、研究就业好坏以及反复讨论各个行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三个特点,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在加强。“ 许红平也深有同感。他说,去年在智能制造专业,萧山技师学院招的考生全部都是普高生,平均分数达到450分以上。 “随着国家和社会重视,技工发展肯定越来越好,在学历、待遇上也会有所改进。而在这些看得到前景下,社会认知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这就打通了整个行业、产业的良性发展。”许红平说。(此文刊于2017年6月15日 杭州日报 经济新闻版)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