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就业创业

开化县掀起归乡就业创业潮, 打造山区共富新引擎


发布时间:2022-11-04 信息来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浏览次数:

就业是共同富裕的根基所在,近年来,开化县精心实施“引老乡、归故乡、建家乡,充分就业、技能兴业、创新创业”的“三乡三业”工程,有效构建“回得来、育得好、富得起”的就业创业链条,让在外务工人员实现从“离乡人”到“返乡人”“工匠人”“奔富人”的华丽转身。相比2003年,目前留在该县从事二三产业的产业工人比例提高13.4%,技能人才总量达4.72万人,引进开商回归项目44个、实现产值15.6亿元,形成“返乡一人、带动一片、致富一方”的共富倍增效应,2021年全县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32432元,增长13%,增幅位列山区26县第二。

一、返乡入乡有保障,招引三乡人

一是机制带动引学子。创新“三个一”模式,以机制创新来确保引才实效,发挥好一项县领导挂联高校机制,由32名领导定向联系省内33所高校,跟踪了解本县生源,提高引才精准性;利用好10000份流动人才数字化档案,延伸流动服务触角,构建信息互联平台,为在外学子精准推送岗位1200余个;建设好一批见习基地,引导大学生熟悉了解该县企业,进一步留在开化,今年共新增3家见习基地,开发岗位188个,引回大学生1830人,为县域发展注入磅礴的青春力量。

二是政策推动引创客。制定《开化县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普惠性,将原先政策要求的高校生毕业5年内放宽到10年内,贷款贴息额度从最高50万元提高到80万元,并将农民工和重点人群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享受范围,有效解决返乡创业者的启动资金筹措问题,近三年来,联合县农商行为154人提供授信贷款6295.7万,发放贷款贴息293.3万元。

三是乡情感动引乡贤。实施“三开回归”计划,以开化在外企业、乡贤和开化人为重点开展招商引智,鼓励开商、开贤和开化人回乡创业带动就业,每位县领导挂联3-5位乡贤专家,介绍开化的发展情况,让在外的乡贤实事了解“乡情”和“前景”,打好引凤归巢“乡情牌”,激发乡贤返乡创业热情。比如海归乡贤余满江在疫情元年扛起社会责任,从杭州回乡创办浙江爱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核酸检测试剂盒狙击疫情蔓延。今年成功入围省万人计划创业类人才评选。

二、强技强能有培训,培育工匠人

一是变“劳工”为“技工”,壮大“蓝领”队伍。围绕需求“育”人才,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原则,结合返乡务工人员的培训意愿,创新“线上+线下”“点餐+派餐”等方式,近年来举办电工、车工、钳工、单晶片加工工等培训班170余期,技能人才取证数达6686人次,精准培育开化“金蓝领”,缓解企业“技工荒”,2021年度技能人才占从业人数比例取得全市第2,山区26县第7的优异成绩。

二是变“打工族”为“农创客”,壮大“白领”队伍。围绕乡村产业特色,精准培育村播、种养殖等“白领”工匠,常态化开展SYB创业培训和乡村合作创业带头人培训15期450人,以培训推动创业,同时提供创业指导和金融贷款支持,帮助他们完成从“打工族”到“农创客”的身份转变。加强以赛促训,连续举办4届创业创新大赛,诞生64个优质项目,落地转化率高达90%。同时吸引金融机构注入了创业基金4200余万元,有效带动就业3000余人次,实现了近10亿元销售总额。

三是变“在外务工”为“乡土人才”,壮大“绿领”队伍。根据返乡务工人员的地域分布和产业实际,精心培育技能人才“一乡一品”,如大溪边乡的红高粱种植、何田乡的清水鱼养殖、音坑乡的中蜂养殖、苏庄镇的青瓷等等,近年来共举办各类培训90余场,参训4500余人,培养取证乡土人才4328人。尤其是为加快打造一支技术精湛、名气响亮的美食产业人才队伍,举办9期“开化大厨”培训班,培训学员383人,同时通过评选产生该县首届十佳“金牌大厨”,让“开化大厨”成为开化新的一张“金名片”。

三、就业创业有平台,汇聚奔富人

一是创新“智享用工”。借全省数字化改革东风,创新开发“智享用工”数字场景,集求职招聘、技能培训、服务监管于一体,将返乡就业人员落编进“网”,搭建云上集市促充分就业、推出劳务管家保规范就业、提供店小二服务助温暖就业,实现就业增收“奔共富”。应用陆续上线“浙里办”“浙政钉”,衢州市范围累计10.5万人注册,服务5100家用工主体,达成求职意愿近3万人次,获省委书记袁家军点赞。

二是打造“孵化基地”。针对返乡人员“创业难”问题,依托马园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精心打造大学生、残疾人、退役军人等为创业主体的7大功能综合创业园,提供从理论培训、导师帮带到实战检验、产品展示等全周期服务,浓厚创业氛围、丰富创业资源、提高创业成功率,孵化出更多具有开化辨识度的产业项目。建园以来孵化成功创业实体数65家,累计带动就业2026人,为159名返乡大学生创业启蒙。

三是培育合作创业村。推动“1+3+N(n)”返乡入乡合作创业组织模式在龙门村等村落地实践,吸引乡贤人才返乡创业,增强乡村产业发展新动能,通过发展民宿农家乐、休闲旅游和农副产品销售,让3000多名周边百姓端起了“绿饭碗”,吃上了“生态饭”,龙门、下淤、金星三个村,村民人均年收入分别实现从千元到2.68万元、3.3万元和3.6万元的重大突破,3个村都成功获评2021年度返乡入乡合作创业村考核优秀单位,该县入选数量位居全市首位。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