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奉化区释放就业创业“三个空间”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升级打造“乐业奉化”品牌,立足乡村发展新态势,千方百计拓展农民就业、基层服务、乡村创业三个空间,全力探索“就业一个不落、服务一体共享、创业一键激活”的乡村振兴路径。2021年,该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453元,同比增长10%,近五年来首次突破增速10%;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17272元,同比增长14.8%。
一、坚持更加充分就业,让增收致富“一个不落”
一是技能牵引拓就业门路。聚焦农村赋闲妇女劳动力,注重激发家庭服务行业就业潜力,在宁波大市内率先将女性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补贴年龄从55周岁延长至60周岁,落地“三个阿姨”家政服务培训基地项目,形成“培训、结业、技能鉴定、对接上岗”一条龙服务。目前已有近200名农村妇女通过技能培训后从事家庭服务业,平均工资达6000元左右。
二是模式创新享坐等就业。聚焦不便外出就业群体,大力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产业,联合开发推广“来料加工”线上APP平台,通过“指尖下单”,即可享受“加工产品自选、原料送货上门、成品直达配送”的家门口便捷就业。同时,建立长期从业人员人身意外保险投保及月最低工资保障机制,让群众安心就业。2021年,全区共有2264人通过来料加工实现在家就业,平均每人增收1.1万元/年。
三是帮扶加码促就业转型。聚焦失海失地失业群体,针对性推出技能培训、专场招聘、就业推荐、岗位兜底等帮扶套餐,力拓择业渠道。如在渔村桐照开展退捕渔民专场招聘会,并为在场登记就业人员提供一对一岗位推荐。今年以来,举办专场招聘会6场,技能培训4场,组织“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活动9次,开发保洁保绿、基层协管等公益性岗位120个,帮助实现就业2270人。
二、延伸更长服务链条,让公共资源“一体共享”
一是用工服务出门直达。紧盯市场需求,在重点镇街全面铺开零工市场建设,推出12小时专人在岗服务+24小时线上“不打烊”服务,归集所有招聘信息至全区引才用工平台,构建起区级人才市场牵总、多家零工市场联通的“1+X”招聘网络,促成用工双方低成本、高效率对接,大力盘活农村人力资源存量。目前,零工市场平均每天促成灵活就业近50人。
二是专家服务有呼即应。针对乡村产业发展问题,邀请农技专家组建“专家共富团”,定期组织专家“把脉开方”,同步建立线上沟通平台,实时共享技改措施、创新合作平台、科技成果信息等高端资源,动态跟踪纾困解难,切实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今年以来,累计开展农业种植技术培训、现场指导100余次,帮助村民解决在实际问题50余个,增加农业产值600余万元。
三是政务服务同城通办。以“均等化、同标准”为导向,持续提升基层政务服务质效,将基层工作人员纳入人社系统窗口单位业务技能练兵比武范围,开通线上业务沟通“咨询室”,一对一帮教解惑。实行业务包干制,区级业务骨干一对多联系镇街、村社,定期“走流程”基层办事项,强化基层经办问效,今年以来,已开展“走流程”22次,疏通难堵点问题6个。
三、焕发更具活力创业,让乡村产业“一键激活”
一是多方联动优渥土壤。加强部门协同,汇集创业政策一本通,从创业补贴、场租补贴、担保贷款、经营奖励乃至健康证和公章费用等方面予以全方位奖补,所有政策兑现均汇入区级“一键通”平台,实现“零次跑”兑现。如大学生小陈返乡创办水果经营部,期间享受了一次性创业补贴、场租补贴等一揽子政策补助,几乎实现了“零成本”创业。
二是引培并举孵化筑巢。发挥区领导牵头、部门协同的技能培训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开展现代化乡村创业、合作创业培训。成立乡村创业空间基地、名师工作室等创业平台,积极援引乡创人才回流,建立“周有夜学、季有培训、年有考核”的导师帮扶机制,已吸引了9名特聘导师、3名入驻导师和12名乡村创业青年带头人入驻,培育花木盆景、农特产品等12个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创业100余人。
三是因地制宜打造标杆。深化青创大赛、创业之星、合作创业村推选等典型选树活动,强化返乡创业成果案例宣传报道,鼓励引导带头优创、联盟共创、合股众创,激活乡村经济“一池春水”。累计培育选拔莓好时光、东方田园、欢喜奉桃、张家大院特色民宿等创业典型20余个,新建村、滕头村、冷西村入选省级合作创业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