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503X/2023-08224 | 公开日期: | 2023-06-29 |
江北区抓牢“三个环节”建设灵活就业优享地
近年来,江北区坚持把支持灵活就业群体就业创业作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深化“扩中”“提低”行动的重要抓手,紧盯就业、发展、保障三个关键环节,建成3家零工市场、5家零工驿站,打造“15分钟”灵活就业服务圈,全区累计线上线下发布灵活就业岗位1.5万余个,灵活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帮扶率100%。
一、围绕“更易就业”,全域精准供给,做优求职寻岗“蓄水池”
一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平台。根据江北区产业布局、就业群体分布等情况,科学合理布局,运用改造升级、规划新建等方式,全区已建成零工市场3家、零工驿站5家。其中,在200余家工业和商贸企业的汇集区新建1家行业配套型零工市场,在外来劳动力集中的社区新建1家社区融合型零工市场,加快供需对接、优化就业供给。比如,在江北区庄桥街道把闲置已久的核酸采样屋改造成零工驿站,创新打造“8291帮你就业”服务品牌,已为460余人提供就业岗位发布、求职登记、政策宣传等一系列就业服务。二是因势利导丰富功能定位。聚焦职业全周期实施全链条赋能,江北区洪塘街道零工市场建设“5+X”功能,在常规的就业加油站、培训充电站、政策咨询站、风险保障站、劳动维权站“五站”基础上,增加共富工坊站、直播带岗站、心理咨询站等X项个性化功能。同时,通过线下“自助式+柜台式”服务,对灵活就业人员进行就业电子画像、合适岗位推荐,依托“浙里有零工”数字化手段归集岗位,通过线上直播带岗、社群发布等方式寻找合适从业人员,做到“2小时即时响应,8小时推荐上岗”。三是因时制宜制定评价标准。率先研究制定《江北区零工市场评价标准》,从岗位归集度(发布岗位数量)、响应及时度(即时反应以及推荐上岗时间)、匹配精准度(成功推荐就业数量)、服务颗粒度(服务种类和服务人数)等四个维度设置零工市场星级评定,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零工市场管理。截至目前,零工市场星级评定已试点铺开,进一步规范和优化零工市场管理。
二、围绕“更好就业”,全端增技赋能,涵养职业发展“活水池”
一是上岗前端提技增能,即训即用。在零工市场搭建共富工坊,一方面开设岗前“理论+实操”简易培训,针对餐饮服务员、零售促销员、客房保洁员、物业保安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帮助快速上岗适应工作;另一方面开设爱心工作点,招聘就业困难人员、全职宝妈等群体,承接部分制造业企业半成品加工、手工装配、简易包装等业务,实现家门口就业。二是稳岗中端培训注能,扩岗创收。实施项目培训、技能认定、典型表彰等进阶式职业提升计划,将快递服务、家政收纳等灵活就业工种纳入项目制培训,对参加培训的灵活就业人员给予一定补贴。聚焦直播电商行业,推动建成首个直播经济一站式服务平台、首个直播电商行业党委、首家直播产业学院,率先出台直播电商专项政策,其中电商直播从业人员通过培训年收入增加约20%。三是创业后端服务赋能,就业提质。为解决灵活就业人员创业找不到政策的难题,全市首推“创业开办一件事”,串联起市场监管部门“开办端”和人力社保部门“政策端”,通过比对营业执照注册信息,对新注册企业进行点对点创业政策推送,推动实现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的转变。截至目前,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20万元,同比增长100%。
三、围绕“更暖就业”,全面用心服务,筑牢维权保障“风险池”
一是建立服务连心帮。紧贴新就业形态从业群体所需所盼,挖掘整合商圈、银行网点等空间资源,依托105个甬爱E家、19个社银合作网点,构建零工市场、零工驿站和社区服务站三级体系,通过网格式的“快享优配”机制,提供歇脚充电、物资补给、心理疏导等服务,解决灵活就业群体关心的“关键小事”。截至目前,累计提供歇脚、喝水、充电、热饭等工间服务2.2万余次。二是建立保障省心帮。做亮“社银通”国家级试点,在19个甬城农商银行“社银通”服务网点设置人社服务专窗,变“银行网点”为“人社窗口”,变“银行人员”为“人社经办人员”,打造城区步行10分钟、乡村辐射3公里的人社服务圈,人社业务实现“街道能办银行尽办”,灵活就业人员实现“就近办”“多点办”“周末办”。截至目前,全区灵活就业人员已投保“灵活保”1.8万余人次。三是建立纠纷舒心帮。整合20多家政府部门,联建“零工帮帮团”,打造包含新人入职、职业规划、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在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链条,让灵活就业人员切实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同时,发挥“白话工作室”等社会矛盾调解组织作用,对矛盾纠纷实行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截至目前,已在零工市场开展灵活就业用工权益专题宣讲10余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