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技能人才更有成就感?如何提升技能培训的精准度?省人社厅新闻发言人为您解读!
分享到: |
今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有请发言人推出“八八战略”实施二十周年特别节目——《接力二十年 “浙”里向未来》。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厅长毛鹏岳来到节目现场,与大家共话“二十年,技能助力高质量发展,点亮高品质生活”。
问:二十年来,浙江技能人才工作发生了哪些变化?
毛鹏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闻发言人 党组成员、副厅长):二十年来,浙江技能人才工作,不仅在总量规模上发生变化,在技工教育高质量发展,技能人才评价激励制度改革等方面,也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比如从技能人才供给来看,技能人才总量从2004年的343万人,增长到2022年的1195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比例达到30.7%。
问:如何提升技能培训精准度和契合度?
毛鹏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闻发言人 党组成员、副厅长):现在我们已基本上实现了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主要做到三个方面:(1)突出重点。聚焦重点产业、重点人群、重点区域以及新职业新业态,我们制定涵盖了900个职业和36个系列的“浙派工匠”目录,进一步健全与产业相适应的技能人才全链条培育体系。(2)压实责任。2022、2023连续两年,省政府将“浙派工匠”纳入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压实了地方政府责任。2022年,全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20多万人次。(3)精准引育。今年,我们在全省部署开展百万技能人才“订单式”引育行动。通过“订单式”的职业技能培训、“百校万企”深度合作等举措,大力培育引进企业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这么说,再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相信企业不用再为找不到技工而犯愁。
问:如何让传统手艺人“传下去、富起来”?
毛鹏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闻发言人 党组成员、副厅长):我们浙江,比如缙云烧饼、开化根雕、建德豆腐包这些传统产业,原先对相关技能人才或手艺人是没办法进行评价的。所以现在我们大力开发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目的就是为了能对相关专项考核标准进行规范。比如,缙云打造“烧饼师傅”人才培育工程,从2012年到2022年,十年间撬动地方产值27个亿,人均年收入超过10万元。我们现在可以这么说,“掌握一项技能 带动一个产业 致富一方百姓”,这样的愿景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00后提问发言人
问:怎样能在技能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毛鹏岳(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新闻发言人 党组成员、副厅长):你们所关心的这些问题,实际上也是我们一直在推进的一些工作。(1)建立荣誉制度。2022年,省政府专门设立了“新时代突出贡献浙派工匠”和“新时代浙派工匠培育突出贡献单位”两个表彰项目。(2)提高收入水平。我们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技能人才薪酬分配指引》,推动建立与职业技能等级相匹配的技能人才薪酬分配制度。(3)提升综合保障待遇。现在很多地方结合当地的实际,把技能人才纳入到地方的高层次人才目录里面,按照人才类别,在住房、医疗、子女入学等方面,与其他类型的人才享受同等待遇。所以你们放心,你们的技能、技术发挥出来,为社会做贡献,社会一定会给你们更高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