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定海:新时代“枫桥经验”助力劳动纠纷就地化解
|
|||||||
|
|||||||
今年以来,定海区紧盯公共服务“七优享”领域目标任务,扎实推进劳动争议就地化解工作,共化解劳动争议纠纷489起,其中73%劳动争议纠纷在基层化解。 一是关口前移,推动劳动纠纷治理重心下沉。把劳动争议调解工作纳入镇街道工作的考核,并落实了劳动争议调解的办案补助,极大地提高了调解员的积极性。通过“办案指导”、“以案代训”、“流动仲裁”等方式,协助基层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处理劳动争议纠纷,推进地方劳动争议就地化解,提高了基层调解服务的效能。各镇街道共处理劳动争议纠纷355件,涉及劳动者489人,涉及金额1679万元,“流动仲裁庭”已成功处理劳动争议纠纷2起,为劳动者挽回经济损失约18万元。 二是隐患排查,抓好劳动纠纷风险源头防范。建立健全了基层劳动保障三员队伍,全区共有21名劳动保障督导员、38名劳动保障专员、722名劳动关系协调员。充分用好“安薪码”、12345热线、三员队伍群等渠道途径,及早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劳动关系矛盾问题,及早介入调解,从源头防范风险隐患。通过三员队伍成功排查了欠薪隐患3起,化解了欠薪信访案件8起,把隐患及时消灭在了萌芽状态。 三是联动协同,推动劳动争议纠纷多元化解。畅通“内循环”、打通“外循环”,建立“监察+仲裁”联动机制,对内坚持“先监察后仲裁”的调处模式,通过电话专线、调解上门等方法,对可能立案的劳动争议纠纷及早发现、及早介入,将矛盾化解在萌芽阶段。对外形成多部门联动推进格局,通过“建议调解”、“裁审衔接”、“裁调对接”等机制,联合法院、司法、工会、属地镇街、综合执法等多部门,形成多方参与的协商调解工作新格局,保证劳动纠纷就地化解工作取得实效。今年以来,共发出调解建议书23件、委托调解书12件、联合解案件86件。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