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人大代表建议
索引号: 00248503X/2024-00214 公开日期: 2024-12-11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衢26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2-11 信息来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浏览次数:

琚小伟、吴平代表:

你们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衢26号《关于壮大山区26县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加快山区26县高技能人才培育、培育“415X”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教育厅,现答复如下:

序号

具体需求

答复内容

1

加大扶持,进一步完善高技能人才政策。建议出台关于支持山区26县在高技能人才建设的相关政策,壮大人才的队伍建设,为山区县吸引、引进和留住高技能人才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是给予相应政策支持。我省先后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意见》(浙人社发〔2022〕32号)、《关于印发<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 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的通知》(浙人社发〔2022〕42号)等文件,聚焦山区26县高质量发展,给予相应政策支持,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开设地方特色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实施“金穗”培训计划、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2024年5月,印发《赋能省域技能型社会基本单元高质量发展导引(1.0版)》(浙人社发〔2024〕21号),提出6方面技术赋能乡村(社区)高质量发展举措。

二是实施新时代“浙江工匠”培育工程。制定出台《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 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22-2025年)》《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山区海岛县围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结合各地特色产业,开展职业技能提升专项行动,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开设地方特色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加大紧缺人才培训力度。2023年山区26县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4.47万人次,新增技能人才14.84万人,其中新增高技能人才4.94万人。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政策、项目、资金等手段,深入推进《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新时代“乡村工匠”培育行动。聚焦山区26县主导产业,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鼓励技工院校与涉农院所开展合作,开设农村电子商务、乡村旅游等特色专业,推动山区26县与结对帮扶县职业技能培训资源共享。

2

改变观念,提高技能人才的社会认可度。建议在产业工人队伍中市级以上先进荣誉指标对山区26县有一定的倾斜。加强社会舆论导向,加大对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在社会上发扬技师工作站,劳模工作室等取得丰硕成果。

一是支持山区26县选树先进典型。开展新时代浙江工匠遴选培育工作,对山区海岛县企业具有较高技能水平的一线产业工人,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2023年山区26县共61人入选“浙江工匠”。

二是大力营造“崇尚技能”的社会氛围。以省政府名义出台《关于开展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积极构建尊重劳动、崇尚技能的技能生态体系,连续9年组织开展职业教育活动周活动,指导各地广泛开展劳动模范、浙派工匠进校园,宣传技能改变命运、技能铸造成就的典型案例。2023年在永康成功举办第二届浙江技能大赛,吸引全省12个代表团1801名选手参加,大赛全网曝光量超3.7亿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力营造了尊重技能、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和激励引导,多角度、多层次、多渠道讲好“技能故事”,推动技能人才有上升通道、有政治荣誉、有社会地位,营造重视、关心、尊重技能人才的社会氛围。重点关注山区26县技能人才培育,在高技能领军人才、高技能青年人才、浙江工匠等各类遴选项目、荣誉评选中对山区26县给予一定的倾斜。

3

拓宽渠道,全面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建议在山区县打造高品质技师学院,一方面山区县可以培养一大批年轻的技能人才,同时也为山区县因技能等级认定不便而未发掘的人才提供认定条件,以盘活高技能人才资源。建议政府为山区县企业提供帮扶,促进高校和企业合作,做优产教融合,培养高、精、尖技能人才。

一是加强山区职业技能培训。针对山区26县发展实际,深入推进普惠性人力资本提升行动,组织职业院校面向产业工人和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助力山区技能人才职业技能水平提升。2023年,面向山区26县开展职业教育培训共计21.41万人次。出台《浙江省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管理办法(试行)》,引导技工院校根据专业建设管理办法开设一批通用性强、适用性广、就业前景好的乡村振兴相关专业,大力培育乡村振兴类实用型高素质技能人才。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专账资金省级统筹管理力度,对山区26县新建在校生2000人以上规模的技工院校给予一次性补助,用于购置教学培训仪器设备等。同时,鼓励我省优质技师学院到山区县设立分院,浙江建设技师学院已在景宁、龙游设立分院,推动当地围绕产业培养技能人才。

二是加强先进制造业领域紧缺专业建设。聚焦产业经济新业态调整专业,支持符合条件的山区26县和海岛县开展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工作,聚焦山区海岛支柱优势产业,推动优质高职资源下沉县域,探索在同一区域5年贯通深度融合培养,2024年支持新昌职业高级中学等14所山区海岛中职学校开展23个专业的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项目,计划招生1210人。实现人才高规格培养、高质量就业,留在地方、服务地方,为区域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三是深化校企合作。大力推行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改革试点,支持山区26县建立职教集团(联盟)和校企合作共同体,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与县域产业转型,与乡村振兴、农民培训、职业培训、成人教育深度融合。对列入“五个一批”名单的项目给予优先推荐申报国家产教融合项目企业、抵免当年应缴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鼓励各地给予用地优先保障等组合式激励政策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支持力度、强化产教融合,优化帮扶机制,完善山区现代职业培育体系,为山区26县经济建设与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

一是加强中职教育资源统筹与支持力度。按照《浙江省山区26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关于建立完善双高校对口帮扶机制助力新一轮山海协作的通知》要求,重点支持山区26县的“双高”校、“双高”专业建设工作,省财政统筹资金对高水平学校和专业(群)建设给予适当奖补;继续加大山区26县中职学校的扶持力度,在职业教育发展重点项目、优势特色项目建设中,对山区26县予以适当倾斜,提高山区26县中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全面带动区域内职业学校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强化产教融合政策支持。按规划有序推进山区26县职业教育项目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办学能级。深化区域中高职一体化改革项目,推动校企地高水平协同育人,打造中职、高职、地方、产业紧密互动的产教融合新模式,在相关区域条件成熟情况下有序扩大区域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改革规模,并视情况开展区域中高本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完善产教融合办学体制,深化政校行企协同育人,推动课程内容与岗位需求相一致,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发课程内容。完善校企双师双向流动体系,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与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

感谢您对人力社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陆我厅门户网站,了解人才人事、社会保险、“三支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7月2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