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48503X/2024-00224 | 公开日期: | 2024-12-11 |
对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舟38号建议的答复
周燕娜、朱婉仪、卢建波、周建华、徐炜波、林剑彪、朱思军、吴静雅、李玮玮、吴燕平、杨松代表:
你们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舟38号建议《关于加大海岛县人才创新平台 以及人才引留方面支持力度的建议》收悉。该建议对于促进海岛县人才队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厅将认真研究吸纳。根据《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办理的规定》关于清单式答复的要求,经商省委组织部、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广电和文化旅游厅,现答复如下:
序号 | 具体需求 | 答复内容 |
1 | 建议省里针对山区海岛县专门设置创新平台申报条件,进一步降低申报门槛,让更多县级人才创新平台能够享受省级平台的政策支持。 针对海岛县特色产业或者未来重点布局的产业给与配套研发中心建设支持,鼓励科研院所、省级重点实验室与海岛县进行结对,依托省级创新平台人才优势和海岛县特色产业资源,建设省级创新平台在海岛县的分中心,实现双方共赢局面。 | 我们高度重视海岛县创新平台的建设工作。位于舟山的东海实验室作为我省重点建设的十家省实验室之一,以海洋环境感知为主攻方向,重点聚焦海洋智能感知技术及新质装备攻关、工程应用和产业转化,力争成为海洋智能感知技术领域国家重要战略科技力量。在科研设施建设方面,东海实验室通过共享、整合、改造、建设等方式建设一流涉海科研设施群,同时与浙江大学、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等共建单位共享共用“三池六槽、一筒一台”、舟山基地、科考船等科研设施等。在科研队伍建设方面,实验室布局组建了海洋机器人、海空电磁感通装备、水下声感知装备等11个研究团队,科研人员规模突破百人,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占比10%以上。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上,依托浙江海洋大学的全省深远海适养种质发掘与高效牧养技术重点实验室列入待完善的全省重点实验室清单,开展试运行,符合相关条件后予以认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对海岛县创新平台的支持力度。在省实验室支持上,支持组建顶尖科学家领衔、使命导向、多跨协同的战略团队,培养壮大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构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担纲领衔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省实验室开展省人才计划自主评审、自然科学研究系列职称自主评聘等制度改革。在全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上,对属于海岛县的重点实验室,适当放宽基本条件要求。支持以联合组建形式共同申请,鼓励海岛县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共同建设具有规模优势的联合实验室、实验室联盟,联合承担科研项目,围绕创新链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融合。支持科研机构等创新平台面向海岛产业创新需求,提供大型科研设备开放共享服务,并按照属地相关规定享受创新券政策优惠。 |
3 | 建议省里能够出台专项政策,鼓励省内高校与海岛县进行校地合作,依托相关高校在海洋经济、文化艺术、现代旅游等领域人才资源优势,在海岛县设立工作站点、实习实践基地,带动学生来海岛县实习,为海岛县发展提供咨询指导。 | 一是着力提升涉海类学科专业建设水平。支持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加快涉海类“双一流”学科和海洋交叉学科建设。在高水平大学重点培育学科暨登峰学科、省优势特色学科、省一流学科(A类、B 类)等建设层次中加大对涉海类学科的支持力度。印发“十四五”省一流学科建设名单,在登峰学科等4个层次中支持建设涉海类学科6个。在新一轮学位授权审核中加大对涉海类学科的支持力度,支持浙江海洋大学增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推荐新增海洋科学、船舶与海洋工程、水产等3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支持省属高校加强海洋类专业建设,共立项建设航海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科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8个涉海类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支持浙江海洋大学和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获批新增智慧海洋技术和智慧水利专业。 二是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全省范围内建有省级重点支持现代产业学院 61个、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2个,其中浙江海洋大学浙石化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物流与电子商务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大宗商品现代物流学院等3 个省级重点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涉及海洋科技创新产业领域;此外,宁波工程学院杭州湾汽车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前湾新区医疗器械产业学院等39个已立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在推动优质资源向山区海岛县等资源薄弱地区延伸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3年,立项建设浙江财经大学乡村振兴创业创意实践基地群、浙江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等4个乡村振兴及海洋科技类“十四五”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支持浙江海洋大学、宁波工程学院建设远洋渔业培训中心、开展船员基本安全、值班水手等 37个培训项目,近五年共计培训各类船员35000余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切实提升涉海类学科建设水平,加强高等教育对海洋强省建设的支撑力。深入推进新一轮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加大涉海类学科建设投入,发挥浙江大学、宁波大学“双一流”优势,进一步汇聚涉海类优势特色学科资源,支持浙江海洋大学增列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不断提升涉海类学科建设水平。加强涉海类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的示范引领作用,统筹推进涉海类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鼓励相关高校积极建设涉海类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鼓励相关高校与海洋行业相关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培养高素质涉海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
4 | 建议省里选取有条件的海岛,以海南博鳌论坛为目标,集中全省活动赛事资源,安排人才论坛、人才峰会等活动,打造长三角地区海洋特色人才活动赛事基地。 | 一是积极打造最佳海岛旅游高地。推动文化和旅游部与省政府联合印发《关于高质量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编制《浙江省海洋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明确到2025年,全面建成全国海洋旅游强省,打造中国最佳海岛旅游目的地、国际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和新时代海洋文化高地的发展目标。 二是积极强化海岛旅游品牌。将品牌建设作为推动海洋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擦亮海洋文化金名片。支持定海海防文化、普陀沈家门渔港风情等列入首批“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名单,推动象山县成为国家级海洋渔文化生态保护区。认定舟山中医院中医药养生保健旅游基地等一批省级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宁波海洋研究院研学基地、三门蛇蟠岛研学基地等一批省级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解放一江山岛战役纪念地、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成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杉杉普陀天地成为省级文化创意街区。 三是积极做好海岛文化推广。以文化场馆为阵地,将中国港口博物馆、宁波市奉化区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打造成为4A级旅游景区,岱山县金维映史迹陈列室建设成为首批乡村博物馆。以餐饮购物为纽带,如普陀培育一批“百县千碗·普陀鲜味”特色美食体验店,研发“普陀禅农”伴手礼。以宣传活动为载体,如央视制作并播出三集纪录片《蚂蚁岛的奋斗》,蚂蚁岛精神亮相北京中华世纪坛;玉环市先后发布“玉环文旦,一颗会发光的柚子”及“人生海海、要闯精彩”闯海节品牌口号,与B站合作举办活动,吸引人气超2600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积极挖掘海洋海岛旅游产业潜力,科学有序开发海洋海岛资源,结合当地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乡村振兴等特色产业,发挥海洋海岛旅游观光和科普教育功能。深入实施全省海洋旅游发展行动计划,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海洋休闲产业,打造“10+X”海岛公园集群,建设生态海岸带旅游休闲廊道,依托舟山海洋资源,举办各类人才活动。 |
5 | 给予海岛县在紧缺专业高级职称人才、青年博士等特优人才引进,省级以上人才工程申报等方面的帮助,在资源介绍、资金保障方面适当倾斜,为人才引进牵线搭桥。在人才留用方面,给予技术人才职称评定政策倾斜,为人才提供更大发展空间。 | 一直以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岛县人才工作,实施了“科技特派员”“农村工作指导员”“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今年,我们在原有政策基础上,继续加大对海岛县支持帮扶力度: 一是强化政策统筹。出台《关于进一步激励关爱海岛地区干部具体举措的通知》,明确海岛县“根据工作需要引进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副高级以上职称或高技能等紧缺人才,首次聘用时可不占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同时,对长期扎根离岛县乡的专业技术人员,“可按规定不占所在单位专业技术岗位结构比例参加职称评审。在职称评审时,综合考虑实践能力、服务年限等情况,适当放宽资格条件。” 二是加强山区海岛县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我们在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资格考试和人才项目选拔等方面,给予了一定的倾斜政策:针对山区海岛卫生专业技术人人才,单独划定卫生中级资格考试合格标准,2023年全省共有847名山区海岛县卫生专业技术人才达到省定合格标准。 三是深化教育、医疗人才“组团式”帮扶。推动发达地区优质学校、医疗机构与海岛地区中小学、医疗机构建立“一对一”帮扶联系,每年选派100名左右医务人员、50名左右教师开展驻点帮扶。 四是持续推进海岛县人才帮扶工作。指导海岛县聚焦地方产业发展需求,梳理主导产业人才目录,更好精准靶向引育人才。整合各类帮扶力量,探索产学研紧密型合作模式,更好发挥人才帮扶作用。 五是规范省内人才流动秩序。指导各地各单位认真落实《关于规范省内人才流动秩序有关事项的通知》,不得到海岛县抢挖人才。对入选重点人才工程海岛县专项的人才,在服务年限内离开海岛县的,按退出处理,防止人才恶性竞争和无序流动。 下一步,我们将在尊重人才流动权利和遵循人才流动市场规律的前提下,把相关政策落实落细,促进人才资源和项目向海岛县流动。一是加大对海岛县高层次人才引育支持力度。以产业人才为重点,常态化落实“组合式人才帮扶团”“重点人才工程海岛县专项”“人才飞地”“省级高层次人才编制池”等政策,提升海岛县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加强与教育、卫健、科技等行业主管部门的协同。以“教育共同体”“医疗共同体”“科技特派员”等为抓手,持续做好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以及科技类人才资源的下沉和培养工作,保持海岛县民生人才队伍相对稳定。三是加强对海岛县人才工作指导。加强业务统筹指导,激发海岛县抓人才工作的主观能动性,练好内功,出台招才留才有效举措,持续优化人才服务,提升聚才留才水平。 |
感谢你们对人力社保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欢迎登陆我厅门户网站,了解人才等方面的工作信息。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