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建议提案 > 政协委员提案
索引号: 00248503X/2024-00234 公开日期: 2024-12-11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第611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12-11 信息来源: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浏览次数:

章跃洪、陆维、潘云峰、陈文翔、胡晓杭、王龙起、沈慧、夏玲、李刚、练素香委员:

你们在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上提出的第611号提案《加强技能人才认定体系建设,严守高技能人才“门槛”》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省围绕高质量打造“浙派工匠”金名片的目标,坚持制度重塑,强化政策供给,进一步完善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持续推进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截至2023年底,浙江省技能人才总数1266万人,占从业人员比例32.6%,高技能人才数426.5万人,占技能人才比例33.7%。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围绕《关于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浙人社发〔2022〕16号),出台《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机构管理办法(试行)》《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监督管理办法》《浙江省职业技能标准开发管理办法》《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题库资源管理办法》《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专家管理办法》等5个配套管理办法,着力补齐技能人才评价监管资源不足、监管靶向不准等短板弱项,全面推行企业、技工院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等用人主体、培养主体、评价主体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加快形成评价科学、支撑有力、保障到位的技能人才评价工作体系。

二是加强企业自主评价监管。备案企业应按照“谁评价、谁发证、谁负责”原则,承担主体责任,确保自主评价质量。根据《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监督管理办法》(浙人社发〔2022〕20号)文件要求,不定期对自主评价企业开展专项指导、定期评估。2023年以来,我们加大了对评价机构的监管力度,印发《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管理服务中心关于进一步加强技能人才评价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用人单位晋级申报、资格审核作了进一步规范要求。已累计取消违反相关规定以及长期未开展认定等机构353家,其中今年以来取消149家。

三是畅通技能人才晋升通道。建立管理、专技、技能序列纵向畅通、横向贯通的技能人才“H”型职业发展通道,并建立相匹配的岗位薪酬分配制度。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支持各地面向符合条件的技能人才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023年全省专业技术人才参加职业技能评价,报名人数7417人,认定人数6586人,获证人数5049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您的提案坚持问题导向,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为我们做好相关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你们的建议,立足自身职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技能人才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策部署,着重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是持续加大企业自主评价的监管力度。督促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的意见》和《浙江省技能人才评价监督管理办法》等5个配套管理办法,全面推行企业、技工院校、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共同参与的职业技能等级制度。按照“谁备案、谁监管、谁负责”的原则,指导各地对评价机构及其评价活动开展全方位、多维度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评价监管长效机制。

二是深入强化人才贯通通道的把关措施。在人社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的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是双向贯通,不能单方面限制专业人才直接参与高技能人才的认定。针对你们的建议,我们会加大对专业技术人才参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监管,加强对评价机构及其评价活动的监督管理,健全社会评价组织遴选评估机制,在以往书面材料评审的基础上,增加评审问答和现场实操环节,便于评审专家更深入直观了解参评人员技能水平。

三是完善人才数据库,推进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依托“浙派工匠”一体化智慧平台,根据“一数一源一标准”要求,按照“事项-标签-数据-建库”4个步骤,迭代完善全省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库。支持各地围绕业务需求,系统梳理人才事项和数据标签,建立规范的人才标签体系,降低数据使用门槛。增设职业技能人才入库技能测试环节,在全省推广技能人才评价监管应用场景,以数字化监测手段减轻基层人力社保部门监管压力,确保评价机构认定过程规范有效。深入探索重点用人单位自主评审和顶尖人才举荐方式,推荐人员经专家实地走访并提出认定建议后报厅党组审议,不再参与集中评审。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标准、评价规范和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等标准建设,不断拓展技能人才评价题库资源,加快推进专家队伍建设,加快形成评价科学、支撑有力、保障到位的工作体系,推动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

感谢你们对技能人才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4年7月2日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