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鹿城区靶向发力 破局新业态用工合规困境
|
|||||||
|
|||||||
新业态领域呈现出的用工形式多元化、劳动关系模糊化和事实取证复杂化等“新”特质,造成从业者在劳动争议纠纷中的维权难、周期长等困境,衍生了潜在的社会不稳定风险隐患。温州鹿城区靶向发力,通过“清单式”“要素式”和“公约式”等创新举措,破局蜕变,深入推动新业态领域用工合规化发展,有力保障从业者合法权益,赋能新业态企业合规增效。 一、“清单式”指引,明晰权利义务。针对新业态用工形态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自主性,鹿城区人力社保、市场监管等5部门联合发布《鹿城区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合规指引》,明确平台企业、平台合作企业和从业者等三方权利义务边界,为企业合规用工提供工作指引。一是明确关键要素规范。《指引》涵盖工作时间、报酬计算和劳动保护等7大关键要素,为从业者搭建起清晰的合规制度框架和权益维护渠道。如在工作时间方面,明确了在当日累计工作4小时后,平台(企业)应积极鼓励并采取有效措施提醒从业者休息,防止因连续作业发生意外伤害。二是细化群体专属基准。充分考量快递员、外卖配送员和网络主播等三大主要不同群体的工作特性与需求差异,进一步深入细化施策,专门制定三大群体劳动基准 24 条。如针对外卖配送员,连续送单超过4小时的,系统应发出疲劳提示,20分钟内暂缓派单。三是提供精准操作指南。平台(企业)依据《指引》,精准制定用工合同、工作流程与管理规范。如在日常管理中,可依据工作时间与报酬规则合理安排任务与薪酬发放,为用工管理提供全面、客观和精准的指导,确保每一个用工环节都有章可循。 二、“要素式”梳理,统一裁审尺度。紧盯新业态用工模式及现存问题,鹿城区人力社保协同区人民法院阶段性提炼裁审要旨12条。一是明确认定标准。针对劳动关系模糊化、隐蔽化和灵活化的特征,依托典型案例和裁审经验提炼劳动关系认定、管理和被管理的从属性认定、不完全劳动关系的认定标准,为劳动关系的判定提供依据。如在判定管理与被管理的从属性时,对从业者进出平台(企业)是否受到较严格限制、平台(企业)对从业者是否进行实质性用工管理、从业者是否难以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工作量和劳动报酬的发放及构成,都作了较为详尽的列举。二是保障劳动权益。对于不完全符合劳动关系情形的新就业形态,明确应在公平就业制度、工资报酬制度等6方面对从业者进行保护,内容涵盖合理计酬与支付保障机制、劳动保护责任的明确与落实措施等。如在某网约车司机的争议案件中,依据裁审要旨准确核算其应得收入,促成双方调解,保障其合法权益。三是提供参考借鉴。裁审统一指引在鹿城先试先行,不仅为当下解决新业态劳动纠纷提供有力指导,更为后续新业态用工立法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三、“公约式”评价,强化行业自律。推动平台(企业)发挥组织作用,有效行业自律规范建设。一是推动企业自主协商。指导平台(企业)建立内部沟通机制,以集体协商方式修订完善劳动条件算法规则,并明确规则公示告知程序,保障从业者的知情权与参与权。二是建立信用评价体系。依托温州市级研发的“智慧赋新·阳光维权”新业态劳动争议智调数字平台,整合政府监管数据、企业经营信息和从业者反馈情况等多源数据,搭建全面、客观的信用评价体系。三是构建信用惩戒机制。对不合规用工的新业态平台(企业),会同有关行业协会采用信息警示提醒、降低信用评级和列入行业黑名单等惩戒措施,形成有效的行业监督与制度约束。 实施《指引》以来,鹿城区已实现71%的从业者争议纠纷诉求得到及时妥善化解。同时,针对辖区内单月案件量上升明显、线索量靠前的10余家平台(企业)实施上门式用工合规指导,点对点出具《新就业形态劳动用工建议》,提出合规用工意见60余条,平台(企业)对用工意见建议采纳率达100%。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