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乡市涵养人才生态 激荡人才“活水” 以高素养劳动者队伍建设赋能新质生产力
近年来,桐乡市深耕“桐育工匠”品牌打造、人力资源服务增值等领域,着力提升劳动者队伍素质,以涵养“近悦远来”人才生态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人才“源头活水”。截至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20.6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7.82万人。
一、产才融合,做强“技有所育”总引擎。一是技能培训优人才。围绕产业发展“1+3+1+X”总体布局,聚焦数字经济、新材料、新制造等主导产业,服务农村转移劳动力、高校应届毕业生、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开展企业项目制培训、毕业生就业创业培训、养老护理员培训等。今年以来,新培育技能人才3924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850人、数字高技能人才258人。二是“职技协同”育人才。发挥桐乡市技师学院主阵地作用,以智能制造、服装设计与制作两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推动教学水平和教师素养双提升。联合企业修订工学一体化培养计划,开展多形式校企合作教学培养行动。2023年该校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数控加工(数控车工)两个专业被列为全国技工院校工学一体化第二阶段建设专业。三是产教融合共孵化。成立桐乡市产才融合学院,探索采用工学交替模式对学员开展集中培训、“双师”培训、跟岗培训,首批93名学员正式上岗实习,13家企业被确定为首批产才融合见习基地。
二、技能共富,打通“技有所得”成长链。一是畅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有序推进企业技能等级自主认定,将技能人才评价放权至企业。针对企业评估备案、考核评价组织实施、题库资源开发等环节,提供“上门办”“网上办”服务,目前全市省级备案企业已达259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在巨石集团率先试点“新八级工”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管理、专技、技能序列纵向畅通、横向贯通的技能人才“H”型职业发展通道。二是完善职业技能竞赛体系。构建以市级竞赛为主体,镇街级竞赛和行业技能比武、企业岗位练兵为基础,与嘉兴市赛、省赛相衔接的技能竞赛体系。今年以来已举办电工、养老护理员、劳动关系协调师、互联网营销师4场赛事,累计参赛人数超300人。三是加强技能人才典型选树。推荐优秀技能人才参与各级工匠遴选,将高技能人才项目列入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由优秀技能人才领衔成立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化产学研一体化和技术攻关。截至目前,全市拥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高技能人才)3人、浙江省首席技师2人、新时代浙江工匠110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5家。
三、服务增值,解锁“人尽其才”金钥匙。一是丰富场景,加强政策保障。迭代人才政策配套实施细则,推出“桐乡人才码”,开发推出100余个线上线下应用场景,目前累计领码人数超8.5万,提供人才服务55万余人次,发放人才补贴1亿元。推进人力资源大市场建设,整合市镇两级招聘平台岗位信息。今年以来举办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74场,提供岗位10.3万余个。二是创新赋能,扶持就业创业。开发运用“学子就业码”构建“入校前赋码、在校时赋能、离校后赋岗”就业“预服务”模式,精准勾勒“学子画像”,上线“见习、实践、志愿、培训”四大类赋能服务,形成慢就业、缓就业学子“一人一策”帮扶清单,累计赋码人数超2.5万、汇集发布就业信息3.5万条,2023年桐乡籍高校毕业生回流率近70%。三是产业引领,培优人力资源。实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培优工程,对接重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为全市重点用工企业引进各类优质人才。开展人力资源产业园跃升创优行动,培育高端人力资源服务猎头,支持产业园特色化发展。目前全市规上人力资源服务业机构数量达16家,今年1-4月,全市人力资源服务业类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