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获省级荣誉,江北这家调解工作室厉害了!

发布时间: 2025-03-11 信息来源: 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 浏览次数:
分享到:

近日,浙江省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样板站点名单公布,来自江北的“丁师傅调解室”榜上有名。这间仅有20平方米的调解室,自2018年成立以来累计受理案件超1000件,化解争议金额2000余万元,为15万建筑工人筑起坚实的权益保障网。

走进位于宁波建筑服务产业园的这间“草根”调解室,只见里面挂满了锦旗,诉说着一个个化干戈为玉帛的故事。针对建筑行业用工复杂、纠纷多发的痛点,调解室整合司法、工会、人社及街道资源,联合园区内6家建筑龙头企业组建“产业园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法律咨询、维权指导、纠纷协调等服务,形成了“政府主导+行业协同+专业调解”的多元解纷模式。

调解室的核心经验在于“预防前置”与“精准施策”。一方面,建立覆盖3300个施工班组、14万条数据的动态监测系统,实时追踪薪资发放、合同履约等关键指标,通过AI算法识别“高风险企业”,提前3个月预警介入;另一方面,独创“问、查、议、调、办”五步调解法,通过交叉调解、电话调解、1对1调解等不同方式,妥善处理各类劳动争议。

去年11月的一起工伤纠纷中,工人王某因赔偿问题与企业僵持不下。“丁师傅调解室”的调解员迅速介入,运用五步调解法,通过调取用工记录、核算法定赔偿标准,仅用3天就促成双方达成协议。“‘丁师傅’三个字就是定心丸,在这里维权既专业又暖心。”王某的感慨,道出了工人们对调解室的信任。“建筑工人流动性强,纠纷往往涉及薪资、工伤等核心权益,必须快速响应、专业处置。”调解室负责人介绍说,他们还建立了“法律顾问团+流动普法站”双轨机制,定期邀请法律专家授课,提升调解员专业能力,并常态化开展“送法进工地”“云上微课堂”等活动,提升工人维权意识,年均提供法律咨询超300次,开展培训50余场。另外,“丁师傅调解室”独创“四稳三急”工作机制:重大矛盾纠纷“稳评估”、历史积案“稳梳理”、政策空白“稳应对”、集体纠纷“稳处置”;突发事件“急介入”、集体上访“急调解”、暴力冲突“急制止”。数据显示,该调解室成立以来,园区未发生一起恶意讨薪事件,案件调解成功率、协议履行率均达99%以上。2023年,某建筑项目不幸遭遇资金链断裂,导致300余名工人的工资被拖欠。面对情绪激动的工人们,调解员们先用暖心的热茶与几句乡音安抚情绪,随即联合司法、人社部门迅速启动“四稳三急”工作机制,72小时内就促成了企业分期支付薪资,避免群体事件升级。“原以为要‘闹’才能解决,没想到喝着茶就把问题谈妥了。”工人代表李某坦言,“有了‘丁师傅’团队,我们维权不再‘单打独斗’!”丁师傅调解工作室是我区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点建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有效预防和化解基层劳动关系领域矛盾风险,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合法权益,我区已相继成立老兵360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室、北岸姐妹帮劳动争议调解室等品牌特色调解室5个。下步,江北区人社局将继续整合资源,擦亮品牌,进一步提升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站规范化标准化水平,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江北特色的和谐劳动关系新模式,打通基层劳动关系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